仕途:崛起之路秦書凱王娟

第1208章懷疑不公正(3/3)

    馮誌宏趕緊回到辦公室,給自己的靠山單天陽匯報情況,否則,秦書凱真的發起脾氣來,弄個停職也是很有可能的。

    晚上,洪雲到了市區,進了秦書凱的辦公室。

    洪雲打量了還一天的辦公室一圈後,笑著說,秦書記,真是級別高了,這個辦公環境確沒有改變,這個地方比你當時的普水開發區辦公室差多了。

    洪雲說的是實際,當時在開發區,秦書凱就是土皇帝,那個辦公室很大,裏麵的設施也齊全,配備臥室衛生間洗浴房等,這也是當時秦書凱和趙紅妹經常溝壑的地方。

    到了市區,那也就是一個部門的領導,根本不是什麽大幹部,所以辦公室的配備肯定就不如縣裏了,就是簡單的兩房間,外麵是辦公室,裏麵是偶然休息用的。

    秦書凱就笑著說,不管到了那兒,這個辦公室就是辦公的地方,想講究也沒有辦法講究。

    洪雲笑著說,話是這麽說,不過,寬鬆的環境多工作還是很有好處的。後來,洪雲就地給秦書凱一樣東西,說:秦書記,這個東西就麻煩你交給錢部長,這個領導我是無法靠近的。

    秦書凱接過來,不知道何物,笑著說,什麽東西,這麽寶貝。

    洪雲說,東西要因人而異,對你來說是垃圾,對別人來說,那就是寶貝,這是清代的紫砂壺,對錢部長這樣的文人很有特殊的意義。

    紫砂壺的創始人是明代正德——嘉靖時的龔春(供春)。“餘從祖拳石公讀書南山,攜一童子名供春,見土人以泥為缸,即澄其泥以為壺,極古秀可愛,所謂供春壺也。”(吳梅鼎:《陽羨瓷壺賦·序》)

    供春壺,當時人稱讚“栗色暗暗,如古今鐵,敦龐周正。”短短12個字,令人如見其壺。可惜供春壺已不得見,現在流傳的供春壺多是仿品。

    紫砂壺和為文人的關係曆來很有淵源,梅堯臣、蔡襄、蘇東坡這些大文豪都留下了一些詠茶名篇、名句。其中梅堯臣的“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華”堪稱千古絕唱,講的就是用紫砂陶壺烹茶。當然最講究、最有創造精神的要數蘇東坡了。他總結出“活水還須活火烹,自臨釣石取深情。”用活水、江流深水煎茶,味道會不同凡響,更加清醇清遠。

    現在,明清時期的紫砂壺價格一般上萬元,明代名家名作可達10-15萬元,清代名作也要5-10萬元。國內最貴的紫砂壺是清朝製壺大家邵大亨的作品“龍頭一捆竹”,市價達40萬美元。由於明清紫砂大師供春、時大彬、陳鳴遠、陳曼生、楊彭年、楊鳳年的作品十分難得,因此給現當代紫砂大師如顧景舟、朱可心、蔣蓉等的作品留下了升值空間。如已於1996年去世的現代名家顧景舟的茶壺,在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其價格才380元一把,而目前的價位已在數十萬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