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途:崛起之路秦書凱王娟

第1056章好事不留人(3/3)

    胡長貴說完這話,伸手拍了拍金成貴的肩膀,自己徑直往包間外走去,留下金成貴一個人站在原地,有些愣愣的,像是還沒有回過神來。

    聚餐後的第二天,黨校學習生活就算是全部結束了,大家都是在地方上有頭有臉的角色,在省城了呆了這麽長時間,盡管平時也會遙控指揮著自己地盤上的一些事情,畢竟人不在當地,這說話的效果是明顯要打些折扣的,現在既然打道回府,自然是快馬加鞭,想要快一點跑回去,整理局麵。

    大家都是領導,都有專車接送,第二天一上午,陸陸續續的全班同學都走的差不多了,秦書凱卻還沒走,他讓王子成開車先把自己送到秦老家裏,跟秦老告個別。

    自從上次,秦書凱主動幫秦老家換了個燈泡後,秦老的心裏對這個能幹又懂得看別人臉色的年輕人,好感更多了幾分,作為一個老官場,秦老在心裏斷定,秦書凱必定會有宏圖大展的一天。雖說是告別,秦書凱卻囑咐王子成帶了不少的家鄉土特產過來,後備箱裏塞的滿滿的,都是普水縣特有的雞糕,捆蹄之類的。

    “普水三件寶,曲酒捆蹄加雞糕”,這是遠近人們對普水飲食文化的概括和評價。提起普水雞糕,還有一個故事呢。

    相傳當年乾隆皇帝下江南路過普水時,饑腸轆轆,竟問有無素雞可吃。這雞本來就屬葷,天下哪來的素雞?可偏偏普水城有位姓姚的師傅絞盡腦汁,真的做出一盤晶瑩透明,粉啊嫩如酥的“素雞”,吃得皇帝老子頭上都冒出蒸汽來,一邊讚不絕口,一邊大談其‘與民同素’的好處,普水雞糕從此出了名。

    作為普水城鄉獨創的傳統名菜,它已有200多年的曆史。每逢過年過節,各地朋友紛紛回鄉,以一嚐雞糕為幸,特別是普水的海外遊子們,不惜迢迢千裏,或返鄉,或捎信,以“食之為幸”,大有“鱸魚堪膾”之奇情。

    80年代中期,客居台灣的當地名人顧祝同曾托人回家鄉捎兩樣特產,其中之一就是雞糕。捆蹄,也是當地特產,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曆史。美味吃起來好吃,做起來卻相當的費時費力,

    捆蹄以精選的豬蹄膀瘦肉幹的豬小腸衣為主料,配以桂皮、丁:香、八角、花椒、茴香、肉果、甘草、橙皮、砂蔻、豆仁、火硝、黃酒、冰啊糖、精鹽、味精、蔥薑、麻油、醬油等18種輔料,精心製怍而成。

    先將新鮮的蹄膀瘦肉洗幹淨,切成長條,再將配料按一定比例配備並搗碎,撤在切好的肉片上,攪拌均勻。然後,放進醬油裏浸泡數小時,撈起來用剪開的幹小腸衣分別裹成網柱狀.用繩子(草繩最好),密密捆緊,再放回原湯裏煮熟,因為口味鮮美,又有營養,當地的捆蹄在1988年即榮獲全國優質保健產品“金鶴杯”獎和中國首屆食品博覽會銀牌獎。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