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相師李響晴兒

第七百七十一章 錢卦(1/3)

    第七百七十一章錢卦

    古代民間認為,經過神聖的求卜過程,那些自然物也就獲得了神聖的象征意義,它們呈現出來的形狀不是人為的結果,而是神靈和上蒼的賦予,是神靈的啟示或告誡。

    人們應該根據神靈的啟示或告誡趨吉避凶,造福遠禍,他們認為神靈是萬能的,它無所不知,無所不曉。

    隻要虔誠篤信,就一定能夠得到它的幫助。

    因此,隨著求卜者的目的和要求,卜筮也就具有了若幹作用。

    上古時期,卜筮由卜官掌管,多用來預卜軍國大事,常見的有卜世、卜年、卜郊、卜食、卜歲等。

    卜世就是用蓍草或龜甲預測傳國世數;卜年就是預卜王侯享國的年數;卜郊就是預卜郊祭的吉日;卜食就是選擇國都所在地;卜歲就是預測來年豐兼。

    卜筮有三條原則:

    一是先筮而後卜。古代華夏人認為物先有象而後有數,龜為象,筮為數。卜筮時先以蓍草筮,如得吉數,不必再卜,如不吉,再卜其象。

    二是卜筮不過三。卜筮是為了求吉利,但有時並不是一卜就能得到吉兆,一卜不吉可以再卜、三次卜筮得到的如果仍不是吉兆,就不能再進行第四次。

    古代華夏人認為即使進行第四次得到了吉兆也不靈驗了。

    因此,通常情況下卜三次還不是吉兆的話,要進行的事情就暫時中止,待擇吉日再卜。

    這就叫卜筮不過三。後人常說事不過三,當是從“筮不過三”音而來。

    三是卜筮不相襲。卜筮是先筮而後卜,筮之不吉,可以再卜,如果卜之還不吉,就不能再筮。

    卜為象,筮為數。物先有象後有數,象數不能倒置。因此,即便卜之不吉,可以再卜,但卻不能筮。

    由於正規的卜筮很複雜而費時,第二輪的比試就用簡化之後的錢卦來代替。

    規則也很簡單,就是使用銅錢布出卦象,然後解卦。

    如果餘鋒布卦,那麽李響就要解卦,如果李響解不出餘鋒布下的卦象,那麽餘鋒就贏了,反之亦然。

    風水一道,卦象多如繁星,此種比試方法,主要考教的是風水師對卦的領悟,總而言之,錢卦比法是很傷腦筋的。

    見李響不說話,餘鋒很不耐煩道:“你準備好了沒,是你先布卦還是我先布卦?”

    注意到身邊的元景龍臉色依舊不大好看,陸明開解道:“景龍,不過就是一個小比試而已,說明不了什麽問題,看開些,接下來就看李響表演吧。”

    “我先。”李響不冷不淡地回了一句。

    先取過三枚銅錢,在手中掂量兩下後,李響蹲下身,很隨便地就將三枚銅錢丟在地上。

    三枚銅錢在地上骨碌碌地滾了一圈之後,慢慢地停了下來。

    看似毫無章法的三枚銅錢,如果用直線鏈接起來的話,剛好形成一個正三角形。

    圍觀的眾人一時間麵麵相覷,不為別的,因為除了在場的風水師之外,他們根本看不懂。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