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家女

第17章 吃肉(1/3)

    自長安變亂,隋唐舊都被蠻族一把火燒了之後,東都洛陽的南市就成了大梁最繁華之地,雖然不像前朝時候有那麽多的胡商,也是南北雜貨一應俱全,南吳糖、西蜀錦、北疆棉、東海珠……隻要有銀錢在手,無所不有。除了貨品之外,食肆酒壚、胡姬雅樂也滿布於街市,熱氣蒸騰,酒香迎麵,還有陣陣樂聲摻在討價還價的雜音中,貨多熱鬧多,人也多,穿麻的平民、穿袍的文士,穿綢的世家管事,穿錦的貴人摩肩擦踵,騾馬蹄子與踩著破草鞋的泥腳相交錯。

    吏部侍郎裴道真坐在一家食肆的二樓,樓下蒸籠一起,他在上麵呼吸之間盡是葷香,香氣擾得他有些心神不定,他今天獨自來此,連個仆從也沒有,有心喝碗茶靜心也沒人張羅。

    他出身世家,向來食不言,寢不語,可有人偏要在這賣蒸豬頭的食肆裏與他商談,他又能如何呢?

    看了一眼樓下熙熙攘攘的人流,裴道真歎了一口氣,轉頭道:

    “店家,給我上碗熱水。”

    那店家應了一聲,轉身要下樓卻被人在手裏拍了一串錢。

    “不用你家熱水,勞你找個小童去林家貨行給我提一壇鵝黃酒,多了的錢就先寄在櫃上。”

    給錢之人又對裴道真笑著說說:

    “裴侍郎少在這等市井之地走動,怕是不知這店家賣的是蒸豬頭,給客人的熱水也與豬頭一鍋而出,渾濁不堪,難以入口。”

    這人穿了一身青色袍衫,笑得很是可親,仔細一看,不僅身高臂長,步履矯健,更是眉目如畫,一副好樣貌硬是看呆了那店家。

    裴道真也不由笑了:“定遠公一身青袍,頗有潘安宋玉之姿。”

    此時,衛薔已經端坐案前,與裴道真相對。

    “得裴侍郎謬讚,我不靠我這容貌多引兩個妙女子回北疆,怕是說不過去了。”

    裴道真微微一笑,眼睛周圍起了一層細細的紋路,他年輕時也是被稱作“裴郎”的風流人物,雖然是身處賣蒸豬頭的食肆,憑一笑也能讓人忘俗。

    他說:“國公大人,北疆是真心想用女子為官?”

    “裴侍郎經手了北疆官員入冊一事,難道沒有查過北疆官冊?光是麟州一州之地,葉刺史以下,女官三十餘,占一州在冊官員六成,另有七十餘女吏,占總數七成有餘。”

    裴道真低著頭歎了一聲,道:“國公大人,實不相瞞,初看那官冊,我還以為是北疆為了多跟朝廷要些俸祿,不僅擅加官職,還把一眾官吏的妻子皆算了進去,若非崔世兄提點,下官實在想不到國公大人竟然真讓女子掌一州政務。是下官短淺,國公之功業,下官未見過,也未想過。”

    衛薔笑著說:“這實在不算什麽功業,被蠻族踩踏了多年,北疆多地能找到人就不錯了,如何還能再拘泥男女?偏偏又落到了我這個不通政務的人手中,隻想著讓北疆百姓多吃一口飯,少流幾滴血,又得先皇恩準,才摸索著自建了一套班底。”

    冀州裴氏自前唐便世代入朝,是真正仕宦之家,論對官製的了解,遠非其他世家可比,聽見衛薔自稱是“摸索自建”了班底,他沉吟了片刻,才說:

    “財、民、建、農、教、商、工、醫,有這八部管百姓諸事,生老病死、衣食住行皆在其中,在下官看來,這八部之設不為權如何用,而為民如何活,國公這番‘摸索’,自秦至此,下官竟未曾見過。”

    衛薔哈哈一笑,摸了一下腰間大刀,才道:“大概是因為我本就是這千古未有的女國公的吧。”

    恰好蒸豬頭與鵝黃酒一齊到了,兩人暫停言語,看著店家布菜倒酒。

    蒸豬頭就是取了煮過後去骨的豬頭切塊上鍋蒸到酥爛,端來案上肥瘦相間,溢油流香,旁邊另放了一小碟,裝了蒜醬。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