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再造中華

第770章 聖約翰山4(1/3)

    第1集團軍的情況並非特例,一戰前和一戰初期的法軍甚至整個法國都是攻勢神教的狂熱信徒,他們堅信進攻才是取得勝利的唯一捷徑,隻有依靠猛烈的進攻換來的勝利才是真正的勝利。在這種狂熱的思想的熏陶之下,法國陸軍隻剩下一種戰術,那就是進攻,不斷進攻,不計代價的進攻,直到敵軍的屍體鋪滿戰場為止!他們不能容忍任何與進攻相違背的戰術,就像毒唯絕對不能容忍自家愛豆身邊有任何異性一樣,再怎麽巧妙的戰術也不行!

    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蛋碎三瓣非一踢之功,法國上上下下對進攻如此癡迷,甚至可以說是病態的狂熱,自然有著其深層次的原因。首先,雖然普法戰爭慘敗,但是法國人依然沒有放下歐陸第一強軍的架子,他們依然相信自己是最牛的,自己的一切裝備、戰術都是全世界最好的。其次,在普法戰爭的大部份時間裏都是法軍在節節後退,節節防守,德軍在步步緊逼,雖然絕大多數戰役德軍的傷亡都比法軍大,但他們卻通過不間斷的、猛烈的進攻將法軍一步步逼入了絕境,最終色當一戰定乾坤,以死傷三千人的代價殺傷法軍近兩萬,迫使拿破侖二世率領法國最精銳的軍團投降,然後長驅直入直下隻剩下民兵在防守的巴黎,法國割地賠款,屈辱求和。對於法國人而言,這是莫大的恥辱,除非法軍也能開進柏林並且在那裏舉行大閱兵,否則這個恥辱是涮不掉的。他們渴望著複仇,用同樣的方式,同樣的戰術打敗對手就是複仇的最好方式。

    於是,整個法國上上下下都成了攻勢神教的狂熱信徒,他們的腦子裏隻容得下“進攻”這兩個字了。

    當然,也不是沒有清醒的人。在戰爭爆發前就有將領仔細研究了德軍的火力配置、動員能力和效率,最後得出結論:法國無法通過進攻在短時間內打敗這個可怕的對手,在德軍進攻的時候法軍應該適當地采取守勢,利用堅固的堡壘要塞和塹壕給德軍放血,等德軍的血流得差不多了再發動反擊,一擊製勝。可惜這樣的觀點一經公布,立即招來了強烈的反對,無數報紙的記者和主編化身鍵盤軍事家,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將這些將領花了數年時間調研最後摸索出來的觀點給噴得一錢不值,總參謀部內更是罵聲一片,這些敢於提出不同見解的將領無一例外通通被打入冷宮。如此一來就更沒有人敢提出不同的建議了,法國的百萬大軍裏隻剩下一個聲音:

    進攻!進攻!!進攻!!!

    於是,聖約翰山的悲劇也就成了必然。

    第7軍的悲慘遭遇並沒有把第1集團軍打醒,第二天杜賓將軍紅著眼睛調遣更為龐大的兵力,更為強大的炮火,再次向滑鐵盧發動進攻,攻勢甚至比昨天還要猛。

    與此同時,負責前去與比利時人會合,解那慕爾要塞之圍的法國第3集團軍也向那慕爾外圍負責打援的德軍發動了猛烈的進攻。同樣的,在戰略要點安特衛普方向,法國第2集團軍攻勢如潮……法國三個集團軍正式對上了德國三個集團軍,這已經是法國目前五分之三的兵力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