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再造中華

第768章 聖約翰山2(1/3)

    此時,法國陸軍————或者說世界各國軍隊的戰術跟普法戰爭相比都沒有太大的改變,都是組成密集的隊形往前懟,依靠猛烈的步槍火力和凶猛的白刃衝鋒去打垮對手。不同的是現在多了一個炮火掩護,比如說八國聯軍的時候,法軍跟義和團交手就是利用75毫米速射榴彈炮交替射擊,掩護步兵突擊,以極輕微的傷亡打垮了義和團大軍。但即便是這樣,其戰術的核心也依然是拚步槍數量和勇氣,他們並沒有意識到隨著機槍普及,組成密集隊形在開闊地挺進已經跟自殺沒有什麽區別了。

    相較而言,德國人是幸運的,他們有兩個好朋友給他們做了很好的榜樣。

    第一個好朋友是南非布爾人。布爾戰爭時期,英軍依然是龍蝦兵那套,不管是行軍還是進攻都組成密集的隊形,而布爾人則很聰明地將自己的隊形分得很散,盡最大限度降低遭到英軍火力齊射時的傷亡,同時利用德國提供的毛瑟步槍在遠距離朝那個非常顯眼的大靶子射擊,沒等英軍挺進到允許開火的距離就已經將龍蝦兵打成一地死蝦了。布爾人進攻的時候同樣會將隊形分得很散,而且不像歐洲軍隊那樣緩步前進好方便軍官掌握隊伍,他們是拉開散兵線貓著腰向前飛奔,英軍密集的步槍射擊還沒對他們造成多少殺傷,雙方就已經短兵相接了。

    不難想象遭遇這種不按常理出牌時英軍內心的鬱悶和恐慌。

    當時德國跟南非關係很好,德軍軍事顧問全程經曆了布爾戰爭,對布爾人的戰術印象極為深刻,回國後經過整理,在軍隊裏推廣。隻不過這並不順利,總參謀部和戰爭部那幫老頭子並不願意放棄普法戰爭時的打法,認為布爾人的戰術不能突出德國陸軍的強大和一往無前的氣勢。

    於是,第二個好朋友登場了。

    第二個好朋友自然就是黑衣軍。德軍顧問同樣全程觀看了黑衣軍與俄軍交戰的全過程,對黑衣軍那散而不亂的三三製、四組一隊製術戰,以及對機槍、迫擊炮的巧妙運用,都印象極其深刻,在兵力上擁有絕對優勢,但戰術陳舊的俄軍完全是被吊著打。巴伐利亞王國的軍隊首先全盤照搬了黑衣軍的戰術和火力配置,這使得他們在數次大規模軍事演習中出盡上風,經常用一個步兵團就將其他王國、公國軍隊一個師衝得一塌糊塗,最氣人的是傷亡還很小。其他王國、公國的軍隊也不是笨蛋,覺得這套戰術好用,自然是要學的。這也是李思明在跟以克盧克為首的德軍大將實兵對抗時輕鬆將對方吊起來打,但是麵對以曼斯坦因為首的年輕一代軍官指揮的德軍卻有些吃力的原因。這些年輕人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比較強,已經將他賴以稱雄東亞的輕步兵戰術學去了好幾成了,再加上天賦卓絕,想輕鬆擊敗他們是不可能的事情。

    那次實兵對抗的慘敗震撼了德軍總參謀部,哪怕是最固執的老將也不得不承認德軍的步兵戰術已經過時了,立即就建立了若幹個培訓班,對全軍軍官進行長達三個月的特訓,讓他們務必在這三個月裏學會如何展開散而不亂的隊形,而不是繼續靠士兵的人頭和步槍數量去硬懟對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