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再造中華

第492章 風起呼倫貝爾1(1/3)

    古老北京城裏,正在醞釀著一場驚動地的裂變,讓這個沉淪已久的民族重新迸發出恐怖的能量,而一千多公裏之外的海拉爾城,卻仍然在來自西北利亞的寒風中瑟瑟發抖。

    海拉爾,呼倫貝爾大草原的中心,古屬室韋。現在的人們提起呼倫貝爾,首先想到的就是一望無際的大草原,還有質量極佳的牛奶、牛肉,但大家也許不知道,對於中國而言,這片麵積達到十六萬平方公裏,人口卻稀少得很的草原卻是生死攸關。如果把外蒙獨立後的中國版圖看作是一隻雄雞,那麽呼倫貝爾大草原所在的位置正是雄雞的脖子,拿下了呼倫貝爾便可以放心地繞過險峻的大興安嶺和燕山,經西拉木倫河河穀或者興安盟丘陵地帶,一舉攻入東北大平原,然後以泰山壓頂之勢沿著那一望無際的大平原南下。最佳方案就是沿西拉木倫河長驅直入,打穿遼河平原一直衝到遼東灣,把雄雞的頭給斬下來!

    麵對那頭富有侵略性的北極熊,呼倫貝爾就是一個橋頭堡,而海拉爾城則是橋頭堡中最堅實的一個堡壘,拱衛著這段細長而脆弱的脖子,其戰略意義不言而喻。

    海拉爾氣候寒冷,人口稀少,又太過偏僻,除了少數做皮毛生意的人偶爾會到那裏去轉悠一下之外,就沒有什麽人會去光顧了。所以清廷明知它戰略價值巨大,卻沒有辦法像經營津、上海那樣,用堅固的鋼鐵混凝土炮台把它變成一座堅不可摧的堡壘。現在的海拉爾城,依舊是一座破舊的土城————也許稱它為土圍子更合適一點。夯土城牆不知道有多少年沒有修繕過了,早已千瘡百孔,有些被雨雪侵蝕得特別嚴重的地方,一腳就能踹倒一大塊。

    即便是這樣的城牆,也隻有四米來高,哪怕是不怎麽擅長攀爬的人,也不用費多大的勁就能爬上去。這樣的工事無疑是嚴重不合格的,但是擁有這種壓根就不合格的工事的海拉爾,已經是整個呼倫貝爾地區最堅固的城池了。

    現在已經是二月上旬,海拉爾依舊是漫風雪,寒流一波接著一波,石頭都凍得嘎嘎開裂。

    安頡使勁搓著凍得通紅的大手,在城牆上來回巡邏,不心碰了一下手掌上的凍瘡,頓時就痛得他呲牙咧嘴。

    他今年二十八歲,正黃旗人。明亡清興之際,正黃旗可是子親軍,擁有正黃旗出身的旗人,生就高人一等,按理他應該過得很好才對。但是……知道是怎麽回事,他祖上在入關的時候居然沒有跟著南下,而是選擇了留在關外,繼續過夏季躬耕於黑土地之間,冬季追獵於茫茫雪山之中的日子。他祖上的原話是要替入關的旗人守好老家,以便將來有一入關的那些家夥在關內呆不下去了,也還能退回關外老家。不過,安頡聽他老爹,祖上沒有入關的理由很簡單:在戰場上受過傷,一條腿廢了,睿親王盡發八旗青壯南下,奪取那垂涎了數十年之久的花花世界的時候沒有看上他……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