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再造中華

第489章 建國2(1/3)

    第二大勢力就是北洋了。

    在這場競爭中,北洋本來是占有時地利人和的,華北是他們的大本營,京津更是他們起家的地方,武昌起義前夕,中國新式軍隊總兵力不過十三萬出頭,而北洋軍就占了七萬多,那簡直是輾壓性的。過去兩年他們還在山東和河北玩起了民兵建設,沒收了不少地主的土地,同時大肆墾荒,對作戰有功或者在訓練中表現出色的士兵授予軍田,極大地提高了士氣。在這場戰爭中,他們按著鬥誌狂熱的革命軍暴打,兵力眾多,並且有全國支援的革命軍在他們麵前毫無還手之力,足以證明這一套是多麽的有效。

    此時的北洋軍已經控製了河北、河南、山西、湖南、湖北、陝西、四川以及東北三省,地盤最大,人口也最多。美中不足的是,這些地方的財力遠遜於江南,尤其是山西、陝西和東北,那真的是窮得當當響。不過這對北洋軍來反而是好事,窮,意味著軍功授田製度對治下老百姓有著無以倫比的吸引力,他們要招兵反而比有錢的地方更容易,而那些窮得當當響,一心想通過當兵改變命運的士兵的戰鬥意誌,也遠非江南、華南地區的士兵能比的。

    這同樣是個令人生畏的對手。

    第三大勢力就是南方的革命軍了。

    南方革命軍現在理論上控製著廣東、廣西、福建、雲南、貴州以及海南,當然,隻是理論上的,事實上,南方革命政府連廣東都沒有完全控製住,廣東境內還有一大堆雜七雜八的反對勢力在跟他們唱反調。之所以理論上能控製這麽大的地盤,主要還是因為他們打響了這場武裝革命的第一槍,算得上是一麵旗幟,那些不願意繼續在滿清的統治下窩囊地活著的勢力都願意聚集到這麵旗幟下,為推翻這個腐朽的政權而奮戰。簡單的主,此時的南方革命政府跟二戰後的南斯拉夫差不多,大家是看在孫先生的麵子上湊到一塊過日子的,要是哪不爽了,直接掀桌子。

    但即便是這樣,孫先生這麵旗幟的價值還是不容輕視的。無數熱血青年視他為精神導師,無數海外華人團體都認他,這些都是他的資本,隻要經營得好,整合這幾個省的地盤然後有一番作為,也不是沒有可能的事情。隻不過他們已經落後黑衣軍和北洋軍太多了,想要迎頭趕上,必須付出百倍的努力。

    除了這幾股勢力之外,還有一些比較強大的地方勢力,比如西北馬家。西北馬家是靠著幫助清廷平定回亂發跡的,經過幾十年有經營,已經將寧夏、甘肅、青海變成了一個半獨立的王國。這次革命烽火席卷全國,馬家也趁機以難,驅逐了境內所有滿清官員,徹底把寧夏、甘肅、青海變成了獨立王國。可以預見的,如果不能把他們打服,新政權的政令他們是絕對聽不進去的,不起兵造反就算給新政權麵子了。

    然後就是新疆、西藏,這些地區實在太過偏遠,同時人煙稀少,一時半刻還沒有被哪一方勢力惦記上,理論上,這些地方仍然是清廷在統治,大也算一股勢力,就是份量太輕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