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再造中華

第484章 寬容(1/3)

    所有人呆呆的看著那一地碎玉,玉璽在地上粉碎時發出的那一聲脆響猶如晴霹靂,在他們耳邊隆隆回響,震得他們身體搖搖晃晃,有幾個也不知道是年紀太大了還是膽子太了,居然白眼一翻,就這麽暈了過去。

    就連蔡鍔等一眾黑衣軍將領也是目瞪口呆,看著李思明,一臉的不敢置信。

    他摔碎了可不是什麽幾塊錢一個的花瓶,而是傳國玉璽!

    傳國玉璽是什麽?

    早在戰國時期,楚國有個叫卞和的人,拿著一塊平平無奇的石頭跑到官服去,這是一塊稀有的玉璧,要獻給楚厲王,楚厲王找人看了看,認定那是石頭,覺得自己被糊弄了,二話不就砍掉了他一條腿。等到楚力王掛了,楚武王即位,便和右抱著那塊石頭跑到皇宮裏,依舊堅持這是哺育要獻給楚王……結果這一次他的運氣同樣沒能好到哪裏去,楚武王找人鑒別,得出的結果仍然是:那是石頭。

    於是,這哥們另一條腿也沒了。

    直到後來楚文王登基,找人切開那塊石頭,果然在裏麵發現了一塊稀世美玉。楚文武大喜過望,請能工巧匠將其雕成玉璧,也就是和氏璧,作為國寶藏在國庫中,輕易不肯示人。後來楚國與趙國聯姻,和氏璧作為嫁妝到了趙國人手中,成了趙國的國寶……接下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秦國也想要這件稀世珍寶,使出種種手段巧取豪奪,但終究沒能得逞。

    直到始皇帝以橫掃六合之勢滅掉六國,把六國庫藏盡數據為己有,和氏璧才落入了秦人手中。秦始皇對這塊曾讓他的先人垂涎三尺,卻欲求而不得的玉璧也是極為珍愛,命玉工將其雕刻成玉璽,在上麵刻上“受命於既壽永昌”八字,每次處理關係著帝國命運的要事的時候,都會用它在上麵蓋章。從此,這方玉璽成了中國曆代正統皇帝的信物。

    這玩意兒從秦代開始,見證了兩漢的粗獷豪邁,三國的英雄悲歌,南北朝的屍山血海,見證了隋唐在地獄中重生,綻放出最美的花……一直到大唐崩潰,後唐取而代之,它依然是皇權的象征,無可替代的。

    不過,當石敬瑭引契丹大軍攻入洛陽的時候,後唐皇帝李從珂在皇宮中縱火自焚,與他一起化作飛灰的,是無數奇珍異寶,這其中就有傳國玉璽。當大火熄滅之後,石敬瑭命人挖地三尺,苦苦尋找傳國玉璽,卻一無所獲。到了宋代,它又出現了,有個農夫在耕田的時候發現了它,將它進獻給宋徽宗,舉國為之轟動。不過很多人認為那是假貨,山寨品,至於一個農夫為什麽能拿得出這等珍貴的山寨品,就不得而知了。等到了靖康之難,兩個皇帝連同無數王公大臣被金人一鍋端,齊齊押到五國城去鬥地主,那枚宋徽宗還沒有捂熱的“傳國玉璽”也成了金人的戰利品,這下好了,連山寨貨都沒得用了。

    到元朝的時候,“傳國玉璽”又蹦了出來,落入元人之手。很顯然,元人對這真假難辨的玩意兒並不是很感冒:他們滅掉金國,滅掉西夏,滅掉南宋,繳獲的玉璽一麻袋都裝不下了,多這一塊不多,少這一塊不少。大元首相伯顏下令將繳獲的玉璽統統磨平,分發給王公大臣刻製私人印章,至於“傳國玉璽”有沒有逃過這一劫,怕是隻有知道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