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再造中華

第436章 雙雄會1(1/3)

    不出袁世凱所料,他僅僅等了一,那位老朋友就帶著幾千人馬浩浩蕩蕩的來到了彭澤。

    也不知道是不是誠心要給袁世凱一個下馬威,李思明將那幾艘在攻掠蘇北、安徽的一係列戰役中發揮了巨大作用的武裝商船全部帶了過來,幾艘武裝商沿排成一條長龍,劈波斬浪逆流而上,後麵則跟著十幾艘運兵船,這等氣勢著實駭人,讓馮國璋、徐世昌以及聞訊從長沙跑過來要開眼界的段祺瑞都眼皮狂跳。

    袁世凱卻從容淡定,向著第一艘武裝商船上那個卓立在船頭上的家夥舉起手中的茶杯,作了個“敬你”的姿勢。那家夥顯然看見了,衝他揮了揮手。

    袁世凱感慨:“隔這麽遠都能看到我的動作,這眼力真的是嚇人……年輕真好,年輕真好!”

    看看自己那高高鼓起的腹,再捋捋已經花白的胡子,他不由得感慨歲月不饒人。縱使他現在坐擁數省之地,十幾萬精兵強將,放眼下,能與他比肩的人一個巴掌都數得過來,但他畢竟不再年輕了。麵對那日新月異的新世界,麵對那飛逝的時光,他的內心都有一種深深的無力和恐懼感。

    時間。時間才是他最大的敵人。麵對這個敵人,他手中的權力派不上任何用場,他麾下的北洋勁旅派不上任何用場,他的智謀更派不上任何用場。他隻能滿懷恐懼的、絕望的看著時間在自己臉上割了一刀又一刀,割出一道道皺紋來。

    人們都覺得“大器晚成”很勵誌,時常用這些例子來鞭策自己,殊不知,大器晚成是非常悲哀的事情。曆史上的晉文公、漢高袓、劉備、劉裕、陳霸先……這些雄主是何等的英雄氣概,然而因為時運不濟,磋砣半生,直到晚年才成就大業,等到他們終於走到人生巔峰的時候,死神的請柬也到了。劉裕當年為何剛拿下關中,收複淪陷百年之久的長安便匆匆返回建康,留下一個爛攤子,最終為胡夏所乘,不僅長安得而複失,還折損了數萬精兵勁卒,數十員良將?僅僅是因為劉穆之死了嗎?不是的,劉穆之的死固然讓他失去了最得力的助手,但還不至於讓他就此放棄關中。真正迫使他匆匆放棄關中返回建康的原因是,他已經老了,沒幾年可活了,又失去了最得力的助手,必須盡早回去,早作準備,至於關中……暫時顧不上了!

    若劉裕年輕十歲,有足夠的時間從容布局,胡夏還能如此輕鬆的從他手中奪走關中嗎?

    每次看到這段曆史的時候,袁世凱都替劉裕感到悲哀。劉裕這一生南征北戰,罕逢敵手,沒有他打不垮的敵人,擋在他前麵的國家被一個接一個撕成碎片,這是何等英雄?然而,他卻鬥不過時間。而看著江中戰艦甲板上那個英姿勃發的身影,他內心深處也有幾分惶急,幾分悲涼:

    他老了,而那家夥才二十來歲,他真的鬥得過這個年輕人,成為這個帝國的主宰嗎?那家夥光是耗都能把他給耗死吧?

    就在他胡思亂想的時候,浩浩蕩蕩的船隊停了下來,一艘快艇駛向這邊,跳下來一名聯絡官。他來到袁世凱麵前,向他行了一個標準的軍禮,:“袁大帥,我們少帥希望能夠與你敘敘舊,不知道你是否方便?”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