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再造中華

第421章 決戰1(1/3)

    馬良陰沉著臉:“現在烏漆麻黑的,情況極為混亂,一旦撤退,敵軍窮追猛打,我軍勢必大亂,到時候就難以收拾了!給我挺住,無論如何也要撐到亮再……他們不敢發動大規模進攻的!”

    馬良猜對了,黑衣軍真的不敢發動大規模進攻,因為他們沒有大規模夜間作戰的經驗,這一團漆黑,敵情不明,己方的情況也難以掌握,一旦發動大規模進攻,雙方絞作一團,我中有敵,敵中有我,很有可能會造成極其嚴重的誤傷事故,打死的自己人比消滅的敵軍還要多!所以他們隻是不斷地用迫擊炮向北洋軍開火,以壓製北洋軍可能發動的攻勢。

    巧合的是,北洋軍也不敢發動大規模進攻,隻是用山炮不斷向黑衣軍所在的位置開火,以阻止黑衣軍向自己發動進攻。雙方的士兵分散開來,在黑暗的田野上拚命挖掘工事,而在最前沿則不時發生規模的交火,雙方都派出股部隊去騷擾對方,試圖製造混亂,為大部隊的進攻製造戰機。

    隻不過,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雙方都是訓練有素,雙方都對自己的戰鬥力充滿信心,股部隊的騷擾很難翻得起什麽浪來。

    第步兵團則跟第九協右翼部隊撞了個正著,雙方爆發混亂而激烈的交火,打了差不多二十分鍾才發現已經敵友難分,繼續打下去的話很容易變成自己人之間的火拚,於是各自後撤。與第步兵團對線的第十八標將配屬給他們的山炮營開上來對著第步兵團的陣線猛轟,第步兵團馬上就用10毫米口徑迫擊炮還以顏色,雙方展開激烈的對轟。

    跟第1步兵團的情況一樣,第步兵團的迫擊炮火力雖然猛烈,卻由於迫擊炮本身精度不佳,加上觀測條件惡劣,發射的炮彈是北洋軍的五倍,卻無法有效壓製北洋軍的炮兵火力。同樣,北洋軍炮兵也無法壓製他們,雙方你來我往打得不亦樂乎,誰也奈何不了誰。倒是步兵倒了大黴,不斷有炮彈偏離目標落到他們頭上,招來陣陣咒罵聲。

    到淩晨五點半的時候,黑衣軍的重型榴彈炮營終於趕上來了。

    不得不,相對於中國這落後的交通係統和運輸能力而言,155毫米口徑重型榴彈炮那超過三噸半的份量實在是太重了,一旦離開了鐵路,想要調動部署就變得異常困難,至於在夜間機動……

    那難度簡直是地獄級的。這不,才走了五六公裏路,重炮部隊就遠遠拉在後麵了,前線打得熱火朝,它們在後麵慢慢挪,簡直要急死人了。

    不過還好,它們終於到位了,一共十八門,在距離北洋軍陣地兩千米遠處展開,工兵借著照明彈的光芒拚命挖工事,費了老大牛鼻子勁才構築好炮位,而此時,已經開始蒙蒙亮了。

    黯淡的晨光輕輕撥開了戰場的薄霧,北洋軍臨時構築的陣地漸漸暴露在黑衣軍麵前。同樣的,黑衣軍的陣地也暴露在北洋軍的麵前了。在這裏我們就可以看出黑衣軍和北洋軍的差距:黑衣軍的戰壕挖得彎彎曲曲,每一個突出部都呈複雜的馬蹄形,戰壕中還挖了防炮洞,就算炮彈直接落入戰壕中,也很難造成重大殺傷。此外他們還在戰壕中挖了很多一米深左右的坑,這種坑是專門用來對付手榴彈的,要是敵軍把手榴彈扔進戰壕,來不及把它撿起來扔回去,就趕緊一腳將它跳進坑裏。手榴彈在坑裏爆炸,會把坑炸成大坑,但絕大部份的彈片都被坑給擋住了,殺傷力被極大的削弱。可以,這樣的工事就算放到一戰後期都是很實用的。而北洋軍就差多了,他們的戰壕大體呈工字形,兵力前輕後重,火力前重後輕,第二梯隊與第一梯隊之間相隔百餘米,戰壕遠比第一梯隊長,可以有效地打擊攻擊第一梯隊側翼之敵。這樣的戰壕挖起來省事,也方便指揮官指揮部下進行猛烈的排槍射擊,但是……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