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再造中華

第383章 金陵製造局(2/3)

    如果警察們知道南京市民的想法,肯定會暗暗偷笑的。你們把我們老大想得太善良了,他確實不會為難老百姓,但是像大地主、賭場老板、地下錢莊老板以及地痞流雇氓之類的……

    那就要自求多福了。

    李思明暫時還沒有動手炮製那些肥羊,反正都圈在羊圈裏了,想什麽時候開刀都可以,不必急在一時。

    等城中的治安稍稍穩定下來之後,他和一眾將領一起前去參觀金陵製造局。

    金陵製造局成立於1865年,是李鴻章傾盡全力打造的。當時長達十四年的太平國運動剛剛結束,半個中國在這場規模空前、曠日持久的戰爭中被打得千瘡百孔,滿目瘡痍,而此時的歐洲正在高歌猛進,把中國這個曾經的世界第一大國越拋越遠。當時的有識之士都知道中國必須迎頭趕上了,否則就隻有永遠被列強踩在腳底下的份。當時中國掀起了一股興辦實業的熱潮,上海、南京、武漢、津、福州、廣州……各大城市紛紛砸錢發展工業,一個個製造局拔地而起,在中國人富國強軍的殷切期望中蓬勃發展,金陵製造局則是重點發展的項目。

    一手締造了金陵製造局的李鴻章向來對它青睞有加,有什麽好的技術工人,好的機械設備,都千方百計的讓金陵製造局多拿一些。在他的關照之下,金陵製造局漸漸發展壯大,成了中國四大製造局中最具實力的,可以大批量生產火藥、水雷、槍械,甚至68磅巨炮。在甲午戰爭中,金陵製造局製造的加特林機槍就掃得日軍屍橫遍野。現在的金陵製造局自然不會再造加特林機槍這種老掉牙的玩意兒了,轉而大量生產馬克沁重機槍、後裝線膛炮等等比較先進的武器,對於這座規模龐大、設備一流的兵工廠,李思明自然是眼饞得很,甚至下了死命令不準往金陵製造局開炮。

    金陵製造局的工人也很爭氣,在清軍與黑衣軍惡戰的時候秘密組織起來,當張人駿見大勢已去,派人過來要炸毀金陵製造局的時候,工人們拿著剛生產出來的槍支彈藥給予他們迎頭痛擊,將那些倒黴的清軍士兵打得直喊爺爺,成功地保衛了工廠。李思明的到來受到工人們的熱烈歡迎,還專門推選了幾位代表陪同參觀,生怕這位大爺有什麽不滿意的。

    寬敞的廠房,嶄新的機械設備,還有數量眾多的技術工人,這一切都讓黑衣軍將領極為開心,這些正是他們緊缺的。李思明問一位代表:“現在金陵製造局一年能生產多少槍支?”

    那位代表不加思索,:“如果物料充足,經費也足夠的話,一年可以生產六千支快槍,三十挺重機槍。”

    李思明還沒有話,柳晟便先擰起了眉頭:“這麽先進的機械設備,這麽多工人,一年隻能造這麽點東西?”

    那位代表:“我們製造局除了製造槍支彈藥之外,還要製造火炮、地雷、水雷、炸藥等等,如果有需要,甚至還要製造抬槍……我們生產的每一樣東西都不算多,但加起來卻是個驚人的數字。”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