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再造中華

第362章 鍾山風雨14(1/3)

    生活在這個時代的人對於大英帝國的感情一直是挺複雜的,既敬且畏,痛恨萬分卻又不敢表達出來。

    從鴉片戰爭到一戰,漫長的半個世紀中,給予中國傷害最大的是俄國和日本,一個從中國割走了上百萬平方公裏的土地,一個吞了東北和台灣,這兩貨甚至還在東北狠狠打了一仗,把半個東北給打成了白地。這兩個貨都是奔著滅掉中國,將中國的土地據為己有而來的,野心不是一般的大。而給中國帶來最大屈辱的,不是日本,不是沙俄,不是法國德國,而是英國。英國雖然沒有像日俄那樣從中國搶走大片大片的領土,並且大開殺戒讓中國人血流成河,但卻開了瓜分中國的先河,每次列強對中國的入侵都是英國主導的,或者跟他們脫不了關係,他們的租界遍及中國各地,他們的軍艦在中國的領海、長江水道橫行無忌,他們把持了中國的關稅,每年都要從中國吸走無數新鮮血液,他們讓中國淪為列強的商品傾銷地……

    這一切,怎能不讓人難堪、屈辱!

    如果是其他人,估計不會有這麽大的反應,他們早就麻木了,認定自己是弱的,洋大人生來就高人一等,彼此之間的差距如塹一般不可逾越。羞辱?羞辱算得了什麽,接受就是了,隻要別挨揍,比什麽都強。但黑衣軍的將領不同,他們當中絕大多數人都有過出國留學的經曆,或者至少接受過西方的軍事教育,是這個時代少數的睜開眼睛看世界的人,正因為看得多,懂得多,看到自己的國家淪落到這個地步,他們才會格外的憤怒和屈辱。他們就是為了複興中華這麽一個近乎可望而不可及的夢想走到一起,駢足抵肩走上戰場的。現在他們在戰場上節節勝利,眼看就可以渡過長江,直取南京了,英國佬偏偏在這個節骨眼上跳出來找碴,這讓他們怎能不怒發衝冠!

    將領們憤怒之極,柯蒂斯少校則是懵逼。

    他此行的目的自然是找碴,但並不單純是找碴,英國可是權謀老手,不會做這麽無聊的事情。

    本來對於清廷請英國出麵幫忙對付南方亂黨的提議,英國是不打算搭理的,在他們看來,不管是袁胖子的北洋軍還是李思明的黑衣軍,截止到目前為止都沒有做出過什麽威脅到英國在華利益的事情,所有根本就沒有必要去摻和。但朱爾典公爵卻提出了不同的意見,李思明在上海起義前夕拉攏德國和法國請他們保持中立,卻繞過了英國,這一舉動讓朱爾典很不爽,認為這個年輕而野心勃勃的軍閥對大英帝國缺乏必要的敬畏之心,很有必要給他一點顏色看看。黑衣軍在長江上架設浮橋的舉動正好給了英國最好的借口,他馬上就借口浮橋妨礙英國軍艦在江長通行,向李思明發難了。

    但朱爾典的目的還真不單純是為難一下李思明。在他看來,黑衣軍攻勢如此猛烈,南京失守已成定局,哪怕英國插手也是一樣,既然如此,就沒有必要為此把黑衣軍得罪死了。但如此精彩的一出大戲,英國沒有一點戲份可不行,你不給?不給我就自己搶戲。他認為,浮橋一成,南京必失,李思明絕對不會輕易放棄架設浮橋行動的,但有英國的軍艦在,英國人不點頭,這浮橋根本就修不成,他隻能放下架子來跟自己談判。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