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再造中華

第276章 大時代的序幕2(1/3)

    李思明在蘇北這邊磨刀霍霍,急分奪秒為參戰作著準備。

    到底是從解放軍裏出來的,能做到合成營參謀,軍事素養自然非常過硬。他很清楚,武昌起義其實是在倉促之間發起的,準備很不充分,而響應武昌起義的各個省份雖多了一些準備時間,但同樣沒有作好準備便匆匆入場,宣布起義了……白了,這次改變了中國命運的起義居然是稀裏糊塗地發起,然後稀裏糊地玩大了,最後稀裏糊塗地成功了的,這裏麵有著太多太多的偶然甚至運氣成分,某一個環節的改變就有可能導致這次起義失敗。

    而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變數。

    曆史上,在清廷捏著鼻子重新起用自己之後,袁世凱指揮北洋軍主力迅速南下,對革命軍進行了血腥的鎮壓,將革命軍打得節節敗退,差點就連漢陽都丟了。得虧袁胖子並不是曾國藩那樣的人物,不然的話辛亥革命能不能成功不好,至少武漢軍政分府會讓北洋軍冚家鏟。北洋軍在鎮壓革命的過程中始終留一半力,沒有全力以赴,估計是給自己留一條後路。但如果多了自己這個大的變數攪局,知道北洋軍還會不會像曆史上那樣隻出一半力,看到勢頭不對立馬就易幟!

    比如如果他把北洋駐紮在山東的第五鎮給滅了,北洋軍會不會在暴怒之下與自己死拚到底?這是很有可能的事情。

    所以他必須作好萬全的準備。

    好在老爺也站在他這邊。往年這個季節,蘇北應該在為搶收水稻而忙碌,但今年水稻讓洪水淹光了,沒得收,種下去的土豆、蔬菜倒是長勢良好,用不著操太多心思,這意味著他不必害怕會耽誤農忙,隻管放手動員軍隊。

    動員令馬上就下達了,借口很好找:武昌那邊發生戰亂,有向全國擴散的勢頭,蘇北各農場必須立即進入戰時狀態,嚴防亂兵流寇侵略,荼毒鄉裏!蘇北一馬平川,是出了名的四戰之地,戰亂一起必然遭殃,蘇北老百姓對此再了解不過了,再加上之前饑民鬧事,各農場民兵營那根弦一直繃著,現在聽武昌那邊爆發戰亂,都不用怎麽動員了,民兵們立即穿上軍裝,戴上鋼盔,扛起步槍,嚴陣以待!

    第1、第步兵師緊急集結,打著的旗號也是防範山東和淮西流寇入侵。其實這借口有點爛,有點眼力的流寇都不會往這邊跑,你他喵每個農場都是一個大軍營,裏麵都有幾百名士兵,一堆的機槍迫擊炮,他們活得不耐煩了才往這裏竄?不過蘇北民兵並不覺得他們的將軍的借口爛,相反,還覺得這非常有必要……別問為什麽,反正非常有必要!

    一直藏在軍火庫裏的155毫米口徑榴彈炮也緊急調撥出來,配置給這兩個步兵師的炮兵團。此外,那六個配合這兩個步兵師作戰的步兵團的炮兵力量都得到了加強,給每個步兵團配備一個榴彈炮營這麽奢侈的事情李思明做不來,但每三個團配備一個擁有十八門大炮的105毫米口徑榴彈炮的炮兵營,還是馬馬虎虎的。這炮兵力量能讓北洋集團哭出尿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