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再造中華

第119章 老狐狸(1/3)

    李思明當然不會一直呆在精武會的,他要辦的事情很多。在精武會呆了兩個星期之後,他便去拜訪萊茵哈特,托他幫忙搞一件看起來簡單,但技術含量並不低的裝備。

    鋼盔。

    鋼盔看起來挺簡單,就一個圓滾滾的鐵疙瘩嘛,隻要有衝壓機有模具有鋼材,要生產它還不是分分鍾的事情?

    可千萬別這樣想,沒那麽簡單的。

    首先就是鋼材的質量,要求不低。要知道,現在可是熱兵器時代了,士兵在戰場上麵對的不再是刀槍劍戟,而是槍林彈雨!要擋住砍過來的刀或者刺過來的劍很容易,哪怕是一塊瓷磚都能擋住這種級別的攻擊,保證遭到砍刺的部位不會受傷,但是麵對以兩倍以上音速飛來的子彈,想保命可沒那麽容易了,得相當優良的鋼材做成的鋼盔才行,不然一打就穿,戴了跟沒戴沒有任何區別。在擁有足夠的防彈能力的同時,它的份量還不能太重,太重的話士兵的頸椎根本就吃不消,誰還會戴它?

    其次是鋼盔的形狀,每個人種的頭型都有較大差異的,比方法國著名的阿德裏安鋼盔,它就不一定適合中國人的頭型,而美軍的1鋼盔,它也不一定適合法國人的頭型。所以鋼盔的形狀必須適合頭型,不然戴著就是受罪。

    再次是鋼盔表麵的處理。放在古代那肯定是想方設法將它打磨得鋥亮,並且鑲上黃銅和華麗的羽毛,要多漂亮弄多漂亮,一支盔甲鮮明的軍隊比起一支衣著破爛的軍隊更容易讓敵軍心生畏懼,提振己方士兵的士氣。但是進入熱兵器時代之後就不能這樣幹了,弄得鋥亮的,隔幾公裏都能看到頭盔的反光,那不是拿自己的命開玩笑嗎?得上啞光漆,並且在啞光漆裏加入鐵砂什麽的,弄得表麵粗糙不平,放到太陽底下都不會反光。如果有條件的話最好再加上盔罩,將鋼盔表麵包裹起來,這樣徹底不反光了,更加保險。

    怎麽樣,這麽一,是不是頓時就覺得一頂鋼盔它一點也不簡單了?

    能加工鋼盔的機床和模具李思明都購買了,理論上他可以生產任何一款他喜歡的鋼盔,但是在過去一年裏,他從全國各大鋼鐵廠購買最好的鋼鐵,製造了十幾款鋼盔,卻沒有一款能夠抵擋住元年式步槍在百米距離內直接命中的。使用68毫米口徑圓頭子彈的元年式步槍那弱雞的殺傷力大家都知道的,國內生產的鋼材製造出來的鋼盔連這玩意兒在百米外射來的子彈都擋不住,那這種鋼盔有個鬼用啊?沒轍,隻好找萊茵哈特,直接從德國兵工廠訂購。

    “就是這種鋼盔。”他拿出德國1916年式鋼盔的設計圖紙向萊茵哈特細細講解,重量、厚度、防彈麵積、防彈能力……每一項性能要求都列得清清楚楚,毫不含糊。

    坐在萊茵哈特身邊的克洛維公爵饒有興趣的:“打從進入燧發槍時代之後,盔甲就徹底失去意義了,畢竟再怎麽堅厚的盔甲也抵擋不住濺射過來的炮彈碎片和呼嘯而來的槍彈,李,你為什麽還要訂購這樣一種毫無用處的裝備?”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