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再造中華

第96章 狙擊步槍(1/3)

    韓七也:“跟我們常用的步槍很不一樣!”

    宋雨薇翻了個白眼。廢話,一個燧發槍,一個半自動步槍,能一樣嗎?

    李思明也不解釋,開始變著姿勢據槍,立姿、跪姿、臥姿、單手持槍匍匐前進、雙手持槍穿越障礙……花樣多得很。宋雨薇和韓七不明所以,克洛維身後那幫德國佬卻神色凝重。外行人隻能看個熱鬧,他們這些現役軍官卻一眼就看出,李思明展示出來的全是經過千錘百煉的最標準最實用的軍事動作,這家夥就像是毒蛇與老虎合體變成的怪物,潛行的時候無聲無息,把披彈麵縮得極,都不用刻意去閃避,隻要隔個一百來米,好幾支步槍一起開火都很難打得中他;竄撲迫近的時候則如同餓虎撲食,你都還沒有反應過來他便已經竄過五六米的距離撲到你麵前了!

    這絕對是一名身經百戰的精英戰士!

    隻是,這些軍事動作有什麽用?打仗拚的是火力和團隊默契,而非單兵作戰,一名普通士兵隻要學會拚刺刀和射擊,以及具備頂著呼嘯的子彈和炮彈向前衝鋒的勇氣就行了,用得著去學習如此複雜的軍事動作嗎?

    看不懂,真的看不懂。

    看不懂也不稀奇。現在重機槍已經在好幾場戰爭中大開殺戒,給進攻一方製造了難以估量的傷亡,然而真正重視它的國家卻少得可憐。現在世界各國的軍隊仍然沒有擺脫排隊槍斃的影子,雖已經沒有哪支軍隊會蠢到排著整齊的隊列頂著榴彈炮轟炸,在軍樂聲中大步走向對方,然後大家隔著二三十米舉槍齊射了,但是他們仍然習慣了排成密集的隊形衝向敵軍陣地,在局部形成壓倒性的兵力優勢,像被激怒的野豬一樣凶狠地撞穿敵軍的防線,直插縱深,從而達到以點破麵的目的。這些戰術都是在拿破侖戰爭、克裏米亞戰爭中總結出來的,經受住了一個世紀的戰火的考驗,哪有那麽容易被甩掉的道理?而李思明所展示的那些軍事動作核心要領卻是讓每一名士兵盡可能地在敵軍極其猛烈的火力打擊之下保存自己,接近敵軍然後用步槍和手榴彈近戰,這幫德國佬還沒有被稠密的機槍和迫擊炮火力毒打過,當然看不懂。

    李思明也沒指望他們看得懂,他隻是想試試這支槍的人機功效。人機功效也是評價一件武器的重要指標,一支槍不管它射速有多快,精度有多高,如果士兵在攜帶它和使用它的時候渾身別扭,它都不是一件合格的武器。在這方麵,俄羅斯做得最好,AK係列步槍真不是蓋的,甭管你怎麽攜帶怎麽使用都很順手,人舒服,槍也舒服。美係就差了一點,畢竟-16係列有點兒公主病。比利時研製的FNFAL則更遜色一些,毛病有點多,平時得多注意檢查才行。至於英係……

    別了,多了都是淚。

    這槍的人機做得很不錯,不管用什麽姿勢攜帶都不覺得礙事,能做到這一步也算了不起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