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再造中華

第92章 裝備(1/3)

    宋雨薇:“那我們得等到什麽時候!”

    李思明:“快啦!最可怕的對手都讓你們給熬死了,再把這個隻比死人多一口氣的政權給熬死,那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宋雨薇眼睛一亮:貌似第一次見麵的時候他就過慈禧和光緒活不到明年春,當時她還以為他在信口胡謅,沒想到居然讓他預言成真了。他一再強調清政權撐不了幾年了,萬一也是真的呢?

    這樣一想,她還真得感謝李思明昨一口拒絕了她動民團搞事,聲援安慶起義的要求。誰能想到安慶起義一之內就給鎮壓下去了?實在是太快了,快到各地的新軍中的同盟會會員壓根就來不及采取行動啊,要是李思明聽了她的話,讓民團行動起來,那才真的是壞菜了!

    她深深呼吸,將那些低落的情緒通通拋開,問李思明:“接下來我們應該怎麽做?”

    李思明:“盡量多招納流民,把鹽城和淮安開發好。”指向那些正在頂著凜烈的寒風訓練的民團,“給我兩年時間,最多兩年,我就能打造出一個強大的軍團,把你一路送進北京紫禁城。”

    宋雨薇看著幾千名大聲吼著番號進行操練的士兵,用力點了一下頭。

    李思明一口氣組建了四個團的民團……

    好吧,鹽城和淮安都是人煙稀少,尤其是鹽城,走幾十裏都不見一個村莊,在這種地方他別一口氣組建四個民團,隻要他有這個能耐,組建四個師,估計也不大可能有人知道。四個民團有三個是步兵團,每個500人,還有個騎兵團,共800人————其實按這兵力規模,這應該叫騎兵旅了。這麽多人不可能一下子全部接受訓練,所以現在接受訓練的是以大別山和黃山棚民為主體組建起來的第1團和騎兵團。

    騎兵團的騎兵都是從山東、淮西那邊招募的,這兩處千年以來一直都有養馬,養好馬的傳統,山東響馬什麽的就不用了,山東特產。淮西那邊也不遑多讓,從唐代開始淮河流域就有不少官營養馬場,一直到清代都還在辦,養了這麽多年的馬,淮西男兒自然也練就了一身好騎術,他們可以沒地方住,但不能沒有一匹馬。這地方的人出了名的剽悍,打個水架都能騎馬對衝,就問你怕不怕。鹽城、淮安大墾荒,很多桀驁不馴的家夥也牽著馬帶著祖傳的馬刀興衝衝的跑了過來,什麽也要圈一塊地過上好日子。李思明來者不拒,經過考核,體格和騎術都出色的,通通編入騎兵團。編入騎兵團的好處就是負責耕作的土地比別人少了一半,隻需要種二十畝田就行了,但待遇卻要好很多,除了每個月一兩銀子的工錢之外還能拿到四十斤米麵的補貼,都是隻存放了一年的米麵,非常幹淨,一粒砂子都沒有的那種。除此之外他們每個月還能領到一定數量的馬料、鹽、糖、烈酒。別誤會,鹽、糖、烈酒都是用來喂馬的。沒錯,他們在種地之餘還得照料好部隊配發給他們的戰馬。戰馬每個月都要牽到獸醫站檢查,如果發現沒有照料好,掉膘了,或者受傷了,就等著挨鞭子好了。病了又沒及時找獸醫,同樣要挨鞭子,軍紀不是開玩笑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