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金融巨頭

第639章 新的布局(1/2)

    既然國家不選擇直接收編科學與民生基金會,陸鳴也隻能繼續掛著理事長的職務,管理層的職務也不會有大的變動,不過這到不是什麽大問題。

    會議仍然在繼續。

    與會的秘書長樓毅雲說道:“基金會若是新增醫療和教育兩大公共服務的資助,預算恐怕得大幅飆升。”

    陸鳴點了點頭,言簡意賅道:“資金預算的問題,你們不用擔心。”

    錢肯定不是問題,首先基金會本身也有一筆龐大的資產了,這都要得益於陸鳴去年的運作,讓科學與民生基金會空手套白狼式的質押成為了天盛資本旗下的一大lp成員,這筆資產現在的規模可是達到六七千億了,隻不過沒用一直再投資著的。

    再一個陸鳴自己最不缺的就是錢,天盛資本分紅資金不夠,還可以用股權質押等手段把未來現金流前置出來,陸鳴個人占天盛資本55%的股權,按照今天收盤價的市值來計算,僅天盛資本的市值就讓他現在的身價達到了2.62萬億元人民幣。

    2.62萬億的名義身價,不計匯率變動差不多接近4000億美元的超級世界首富,隨便拿出一點股份來質押就能套現一大把的錢出來。

    會議首席,陸鳴簡單明了地說道:“先著手醫療公共服務方麵的相關民生資助計劃吧,在中部和中西部醫療資源欠發達地區展開大規模布局,我們要計劃在未來十年內新建成五百家三甲等級醫院,以平均一年整五十家出來的速度完成布局。”

    此話一出,樓毅雲等一眾與會者們無不砸了咂嘴,掌門人這話說的很輕鬆,但事情巨大,要新建成五百家三甲等級醫院,這無疑是一筆天文數字的預算支出。

    按一家建造成本7.5~8個億左右的預算,建成五百家醫院得耗資3750~4000億元巨資,今年基金會的預算支出是2300多億左右,全用在醫療公共資源的支出都遠遠不夠。

    基金會要花錢的地方可是方方麵麵的,不隻是醫療公共服務,基金會的名字就叫科學與民生,基礎科研領域也要出錢資助,而民生領域也涵蓋了諸多方麵。

    好在陸鳴說的是用十年來完成這個目標,平均下來每年在醫療公共資源方麵的預算大約在375~400億元左右,雖然也是一筆天文數字,但至少沒有那麽離譜,基金會也能預算得出來。

    但是話又說回來,哪怕是三四百億,醫療公共資源方麵的預算也將成為基金會未來占相當大比重支出的單一領域了。

    會議上,陸鳴環視眾人說道:“當前國內醫療領域,資本植根於醫療,醫療的資本化帶來的負麵性越來越大,資本化的私立醫院再結合今天的大數據,資本天然趨利的屬性驅動著他們針對病患者的消費能力來配置醫療資源,把大數據殺熟那套玩法延伸到這個領域。”

    說到這裏,陸鳴感慨了一聲,補充道:“這就很可怕了,資本盯著的是你兜裏的錢,而你是要救命的,那你根本就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這個時候你什麽稻草都會抓住,往往一場大病就是傾家蕩產,並且過度醫療更是對本來就有限的醫療資源造成極大的浪費,我們要深刻反思並從中吸取經驗教訓,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

    陸鳴向後靠著座椅接著道:“醫療資本化不是說可以讓有經濟能力且願意多花錢買更好的意料服務嘛,那好,我們現在橫插一竿子進來,我們資助的這些醫院要做的不是說提供多麽優質高端的醫療服務,而是救死扶傷,把病治好是第一要務。”

    陸鳴有條不紊:“說的直白一點,我們是給並不富裕的大眾老百姓治病救人,有錢人要舒服,住個院要單間甚至更豪華,那就去找私立醫院好了,有錢住別墅都行。”

    事實上,老百姓去醫院就是為了治病,醫院環境再好也沒人想多待一天,何況普通老百姓本來就不是太富有,大病更是治不起,病好了且醫療費用實惠,這兩點比什麽都重要。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