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最大的力量是忍耐

孝順的責任(1/5)

    心如大海無邊際,廣植淨蓮養身心;自有一雙無事手,為做世間慈悲人。——唐·黃檗

    孝是人我之間應有的責任,孝是人倫之際親密的關係;孝維持了長幼有序、父母子女世代相承的美德,是對生命的誠摯感謝,是無悔無怨的回饋報恩。

    慶生會

    女主人即將過60歲生日了,兒女們要為平日持家辛苦的慈母舉行一個祝壽活動。全家集合商量,要選一個什麽樣的禮物給母親。大家想想,幾十年來每個人都添置衣服物品,隻有媽媽總是說不要;要想辦一桌好的筵席來邀請母親,但是也有人說媽媽不喜歡吃那許多菜。大家研究再三,小弟說:“媽媽最喜歡吃剩菜了!在媽媽生日的這一天,我們就把留下來的剩菜給媽媽享用好了。”到了壽誕日,先生和兒女們笑著對媽媽說:“你每次都說最喜歡吃剩菜,因此我們也隻有用剩菜來給你歡喜,來為你祝壽。”媽媽含著眼淚對著他們說:“數十年來,我就是喜歡吃剩菜。”

    每個人每年都有一個小生日,每十年有一個大生日。每逢生日這一天,慶生方式各有不同,有人要出遊,有人要宴客,親朋好友也會送紀念品祝賀;尤其一些有地位、有勢利的人,每到生日,賀客盈門,真是招財進寶,不亦樂乎!

    但是,“慶生會”實在說來是“母難日”,因為母親在這一天生養我們,生產時的痛苦、哀號,哪裏值得我們來慶賀呢?所以現在有人把母難日的“慶生會”改叫“報恩日”,或集體聚會,稱作“報恩會”。

    母難日也好,報恩日也罷,慶祝生日,應該發揮父教母愛,因為我們的生命是受之於父母,應該以父母為中心。自古有一些賢明的皇帝,為報母恩而在母難日這一天大赦天下,或是邀集天下長者共同慶祝,以示與民同樂。也有一些大財主,選在母難日這一天施粥賑災,惠施貧困。

    現在也有不少佛教徒在父母生日這一天印經送人,或是為父母成立基金會、設置獎學金、開辦醫院、設立圖書館等。如果沒有能力做到這些,至少當父母健在時應該為父母設想,做一些他們歡喜的事,例如旅行、參訪寺院、齋僧宴客;若父母不在,可以邀約親朋故舊,談敘父母的懿行,或者出版父母言論的書籍,替父母從事公益,造福社會人群,把父母的德澤遺愛人間,永垂寰宇,並且以此功德回向父母得生淨土,這才是生日慶生之道。

    慶生祝壽,尤應避免殺生,因為從自己的生日應該想到,天下蒼生,甚至一切眾生莫不愛惜生命,大家都有生存的權利,所以要護生、助生。若為自己求長生而殺其他生命,於理順乎?所以求長生不一定得長生,能夠護生才能得長生。

    生命的意義,除了肉體上的壽命以外,其實我們更應該努力創造美好的語言壽命、芬芳的道德壽命、顯赫的事業壽命、不朽的文化壽命、堅定的信仰壽命、清淨的智慧壽命、恒久的功德壽命、互存的共生壽命,這才是善於體會生命的人,這才是真正善於祝壽慶生的人。

    ·佛光菜根譚·

    生命的尊嚴不在於它的絢麗,

    而在於它為後人帶來的懷念。

    生命的意義不在於它的長久,

    而在於它為後人帶來的典範。

    孝親之道(一)

    唐朝的道明禪師,俗姓陳,人稱“陳蒲鞋”。為了奉養高齡老母,編織草屨,售得微薄金錢,以為孝養所需,人們因為尊敬他的孝行,因此稱他為“陳蒲鞋”。南北朝時期的北齊,有一位道濟禪師,經常肩挑扁擔,一頭挑著行動不便的老母親,一頭挑著經書,到處講經說法。人們因為恭敬他的高行,也尊重他的母親,要幫助禪師照料老母親,他總是婉拒:“這是我的母親,不是你們的母親,我的母親不論如廁、吃飯,都應該由我身為人子的親自來侍候。”佛教對於父母之恩的回報是很注重的。

    自古以來,中國人講究以孝立國,以孝治天下,孝親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提供四點“孝親之道”:

    第一,供養莫使貧乏。子女幼小時,為人父母者無不盡力滿足所需。兒女長大後,有能力回報時,對於父母所需飲食、生活等基本物資,也要能供應,讓他們無所匱乏。乃至有時候,父母有一些特別的嗜好,隻要是正當的,如散步、運動、喝茶聊天、下棋等,都應盡量給予支持,讓他們感到安慰滿足。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