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語的力量

公是公非

南宋時,朱熹與陸九淵兩人隻要一碰麵,都會極力的提出自己的見解。有一次,朱熹對陸九淵說道:“要教育學生明白道理,必須多讀書。” 陸九淵提出自己的想法:“道理存在人們的思維中,書讀多了,反而糊塗。” 朱熹反駁:“學習不破萬卷書,怎麽會有出息呢?” 對此,陸九淵以為:“書籍堆積如山,何年何月才能讀完?” 這兩位當時頗具影響力的學者,雖有治學思想的分歧,但並沒有妨礙他們的友誼,兩人互拜為師,取長補短,完全沒有門戶之見。朱熹出任南康太守時,重建“白鹿洞書院”,不但請陸九淵來講學,還將其治學警句鐫刻在石碑上,立於書院門口。 盡管思想不盡相契,但在學術的大前提下,仍能互相尊重,實是“融和”的最佳典範。 我曾在2000年,對佛光會員提出“公是公非”的理念。主要是因為縱觀人世,很多人不明是非、混淆是非,將是非交給強權、私利、金錢、濫同情左右,造成政治腐化敗壞,社會紊亂失序,文化沉淪衰落,道德分崩離析,人心疏離失真。人世間的烏煙瘴氣,實在需要一些正確的觀念清淨一番,因為一個人一旦認知有了問題,所作所為就沒有道理可言了。 “公是公非”就是佛陀說的“依法不依人”,有法有公理在心中,自能判斷是非好壞;當為不當為、該說不該說,都能清楚明白,拿捏適當;就算立場不同、想法不一,也能相互尊重,以圓滿融和為要。 朱熹與陸九淵懂得“公是公非”,持有異中求同、同中存異的觀念,是每一個遊走在是非邊緣的人,應該深思、學習的地方。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