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語播歡喜

重拾歡樂

每一個人都可以為人製造歡喜、製造快樂。 張曉英從小活潑大方,左右鄰居都很喜歡逗她玩,無奈五歲讀幼兒園時的一場病魔,奪去了她往日的歡樂。因為雙腿肌肉萎縮,不良於行,曉英隻得暫時輟學,待在家裏養病。看著過去的玩伴一個個高高興興地上課、玩耍,她卻隻能穿著兩隻鐵腳,在家裏吃力地練習走路,一陣憤怒不禁湧上幼小的心靈,漸漸地,她變得既孤僻又多疑。一點點不稱心,就摜東西、摔玩具,哭鬧不休,張先生、張太太都拿她沒辦法,隻有凡事順著她的意思。 有一天,對門信仰佛教的王媽媽上班經過張家門口,聽到曉英在大哭大鬧,頓起憐憫,於是走進去哄她、逗她。 “討厭!要你管!”曉英大吼,說著一拐一拐地走進房門。 王媽媽並不氣餒,每天都抽空來張家,耐心地給曉英種種愛語鼓勵。久而久之,在王媽媽的慈悲關懷下,曉英回複以前的開朗,張家再度充滿了笑聲。七年來,王媽媽和曉英變成了朋友,親密得有如母女。 七年以後,王媽媽搬走了,曉英哭了好幾天,從此變得更乖巧祥和,而且善解人意,每天放學回家,都會主動幫忙家務,為父母分憂,從此以後,全家洋溢著一片幸福。 張媽媽感激之餘,逢人便說:“感謝王媽媽,我雖然生了曉英,但她為我們一家帶來歡樂。” 不隻是王媽媽,每一個人都可以為人製造歡喜、製造快樂,關鍵隻在於我們用什麽去製造歡喜、製造快樂。如果有愛心、慈悲的特質,就能以此幫助別人製造歡喜快樂;有信仰、智慧的寶藏,就能以此幫助別人製造歡喜快樂。重點不在於我們擁有什麽利器,隻在於我們願不願意大方付出,服務奉獻,做一台為人間製造歡喜快樂的機器。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