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語播歡喜

同歸於盡

懂得欣賞,自能發自內心讚美他人。 有些人,存有一種“同歸於盡”的心理,因為自己能力不足,也希望別人沒出息、沒發展。對於讀書進修,他們說,讀書能有什麽用處;學習語文技能,又譏諷學會外語、擁有技能有什麽了不起;勤奮努力做事,卻又調侃:哎呀,光會做事能如何,又沒官做,更沒地位。舉凡一切想法和行動,他們就是看不起。 這一種人沒有隨喜讚歎的修養,容不下好人好事。看人建造大樓,他們冷言以對:不過是一棟大樓;建造一座公園,又認為:建公園對社會的貢獻何在?即使天下好事做盡,也無法獲得他們些許的認同。 這一種人自己沒作為、無建樹,沒有能力修橋鋪路,不願做善事,不能擔當,不能勝任,心裏也不歡喜別人能做、肯做。一旦別人有作為或是完成目標,不是心生嫉妒,就是歧視、批評,弄得自心和生活烏煙瘴氣。 我們可曾捫心自問,是不是也存有這種“同歸於盡”的心理,凡事都說別人不好,別人不對,不甘願表揚好事,不懂得讚許別人的優點呢? 要導正這種心理,就要從學習“欣賞”開始,以欣賞一幅畫、一首歌、一片美景的心情去欣賞別人,欣賞每一件事。這種“欣賞”的訓練,可以培養我們的藝術眼光與包容的心胸。例如,欣賞朋友的穿著,欣賞老師的教學,欣賞同事的處事,甚至欣賞陌生人的善意等。 懂得欣賞,自能發自內心讚美他人;能夠讚美,便可以虛心學習他人的優點,充實自己的能力。一旦能力具足就會生起自信,有了自信就能有作為,大有作為後,自然就不會心存“同歸於盡”的心理了。 想想,大家共生共存,不要“同歸於盡”,這樣的人生不是很美滿嗎?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