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語播歡喜

意其如此

歐陽修賞才愛才,為國家拔擢人才、提攜後學,造就了中國文壇一顆耀眼的明星。 北宋仁宗時,朝廷舉辦科舉考試,歐陽修為“知貢舉”,也就是主持進士考試的大臣。當時,“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年方二十一,也在考生的行列之中。 蘇軾的試卷《刑賞忠厚之至論》中寫道:“當堯之時,皋陶為士。將殺人,皋陶曰‘殺之’三,堯曰‘宥之’三……”意思是,堯帝在位時,掌管刑獄的皋陶欲將一名犯人處死,皋陶三次主張“該殺”,堯帝卻三次說應當“赦免”。詩人梅堯臣閱卷後,對蘇軾《刑賞忠厚之至論》一文讚不絕口,將之推薦給歐陽修。歐陽修也是“得東坡之文驚喜”,卻因為懷疑是門人曾鞏的作品,恐怕招眾人議論,而將之降為第二。 隻是,歐陽修與梅堯臣對文中堯帝與皋陶的對話,左思右想仍然不知語出何書。等蘇軾前來拜謝時,歐陽修才問道:“你的試卷中有一段堯帝與皋陶的對話,不知道是引用哪一部典籍?”蘇軾回答:“《三國誌·孔融傳》。” 歐陽修查《三國誌》並無此文,於是再問蘇軾。 蘇軾以《三國誌》記載的一段故事說道:“曹操滅袁紹時,將袁紹之子的夫人甄氏賜給曹丕。孔融為此寫信給曹操,表示‘昔武王以妲己賜周公’,曹操問他出處,孔融回道:‘以今日之事觀之,意其如此!’堯與皋陶的對話,我認為也是‘意其如此’。” 孔融認為,曹操早就覬覦甄氏,怎麽可能賜給曹丕?就好像周武王討伐紂王,雖然將紂王的寵妃妲己賜給弟弟周公,其實是自己想要擁有妲己。孔融故意編造這個故事,來諷刺曹操。而蘇軾則引用孔融“意其如此”,杜撰堯與皋陶一殺與一宥的對話。 歐陽修驚歎蘇軾的才學,說:“蘇軾不但善於讀書,更善於用書,他日文章必然獨步天下。” 歐陽修賞才愛才,為國家拔擢人才、提攜後學,造就了中國文壇一顆耀眼的明星。其胸襟確實為人津津樂道,引為典範。倘若人間多有歐陽修這等寬宏氣度的大丈夫,想必會更加的璀璨絢麗。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