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語播歡喜

以人為鏡

朋友對我們一生的成敗實在是個轉折點。 唐太宗常為魏徵直言快語的頂撞及毫不妥協的據理力爭動怒,長孫皇後反而非常高興地對太宗說:“國有賢君,才有正直不屈的臣子,如果像夏桀、殷紂那樣殘暴的君王,就沒有人敢抗言直諫了。” 又有一次,太宗和魏徵在一起談天,魏徵表示要做一個良臣,不要做忠臣,太宗不解地問道:“為什麽?”魏徵答:“我願意像稷、契、皋陶一般,輔助堯舜治理天下,不想如龍逢、比幹一樣,在朝廷以死諫勸說紂王,得以忠臣之名!”太宗聽後非常感動,說道:“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太宗以為,人借由鏡子,可以整理衣冠儀容;借由曆史,可以明白治亂興衰的道理;以人為鏡,可以反映自身言行上的得失。可見,不固執己見,懂得參考他人諫言、參考古今事,對我們品德修養的提高,具有很大的幫助。 談到諫言,人際當中朋友是重要的一環。《孛經》中,提到友有四品:“有友如花、有友如秤、有友如山、有友如地。”如山如地的朋友,才是值得結交的朋友,因為他們心胸寬闊、正直信實,懂包容、知付出,如《論語·季氏》中,孔子認為的益友應是“友直,友諒,友多聞”。 朋友對我們一生的成敗實在是個轉折點,怪不得古訓常教誡我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交友得當,不但能以此開闊視野,加深生命的厚度,在道業、事業、情感等方麵,都將受益無窮。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