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語播歡喜

無信無禮

講誠信的人,履行對他人的承諾,即使必須犧牲自己的利益,也毫不猶豫。 中國字以“人”“言”為“信”,孔子也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守信用,是個人乃至團體“誠信形象”建立的基礎,是與人來往必要的修養之一。 東漢人陳寔,桓帝時出任太丘長,世稱陳太丘。陳寔為人正直清廉,深受百姓愛戴,《魏書》記載“寔德冠當時”,傅子曰:“實亡,天下致吊,會其葬者三萬人,製縗麻者以百數。”足以見得陳寔的仁德懿行。 有一次,陳寔與友人約好一同遠遊,當天他在家裏等待守候,等到午時已過,猜想友人可能有事不能同行,或是已經提前出發,就徑自上路了。就在陳寔離開不久,朋友才到,卻不見陳寔的影子。 當時,陳寔的長子陳紀在家門前嬉戲,朋友沒好氣地說:“你父親在嗎?” 陳紀回:“父親等你到午時不來,已經先行出發了。” 朋友怒氣衝衝,說:“跟人約好一塊出門,卻相委而去,真不是人哪!” 陳紀聽了就對他說:“你與父親約定午時見麵,逾時不來,就是無信;對著孩子罵他的父親,就是無禮!你不守信,不知禮,還能算是個君子嗎?”友人對於這七歲孩童所言,當下羞愧萬分。 一個人如果信口開河,輕諾寡信,不僅做事得不到助緣,也難以有所成就;甚至一旦信用破產,要再重建信譽,恐怕難如登天。一個講誠信的人,必定受人尊敬;乃至為了履行對他人的承諾,即使必須犧牲自己的利益,也毫不猶豫。 一諾值千金,人際往來要遊刃有餘,得講求信用;社會功能的發揮,更須仰賴誠信來維護。企業對員工講誠信,才能贏得員工的忠誠;商業經營守信用,才能建立穩定的貿易往來關係;政府對社會大眾誠信,才能凝聚人心,共創願景;國際外交講信義,才能維護世界和平。 小至個人培福進德,大到世界和平,都維係在相互的誠信上,我們能不謹言慎行,堅守承諾嗎?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