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去一如

為佛教注入活力——二〇〇五年致護法朋友的一封信(3/3)

    覺誠法師在巴西弘法有成,尤因創辦“如來之子”收容青少年就學、救濟貧困,獲巴西政府頒給Cotia市“榮譽市民獎”,為巴西首次比丘尼獲獎;而妙慎法師也即將成為泰國第一位被認可的比丘尼;永勝法師因慈悲喜舍,愛護鄉民,在花蓮吉安鄉獲頒“榮譽鄉民”。這種種皆讓我深感欣慰,佛光山這棵大樹已然枝葉繁盛、花果累累了。

    回顧我這一路走來,雖未受過正規的社會教育,卻有幸得到天主教及南北傳佛教大學的認可,接受他們頒發的榮譽博士學位。去年韓國東國大學及泰國瑪古德大學分別頒贈教育、哲學榮譽博士學位給我,美國內華達州拉斯維加斯oodman市長及得州史丹佛Leonard L. Scarcella市長親自到台灣,於國際佛光會世界會員代表大會中,分別致贈我榮譽市民。這些榮耀是大眾共同的成就,更代表著各方對佛教弘法事業的肯定,這些肯定更加強我對世界和平與人類福祉的使命感,唯有“將此身心奉塵刹”,方無負十方的護持、大眾的成就。

    有一件有趣的往事,四十年前弘法,我被拒於台灣大學門外,認為佛教不可以進入大學校門。然而在去年,台灣大學卻主動邀請我以“禪門的自覺教育”一題進行講演,深感因緣的變化,真是妙不可言。由佛光會發起在台灣大學舉辦的“國際青年論壇”中,來自美國耶魯、哈佛、哥倫比亞等名校的國際青年六十餘人舉行“與世界接軌”的討論會,會議由我主持,更邀請高希均、趙寧二位博士就議題發表意見,鼓勵青年學子,在思想和作為上要能邁向國際,與世界接軌。

    慈惠法師也應韓國全國比丘尼會之邀,在“佛陀的女兒——第八屆國際佛教婦女大會”開幕式中,主講“走出去,比丘尼”。確實,佛教需要“走出去”,未來才有發展的契機,要落實自覺行佛,心靈才能奮起飛揚。

    去年年底,我分別在香港紅磡體育館、台北“國父紀念館”以“生命·生死·生活”為題,做一係列演講,為人間佛教的內容注入了一些新的意見。除此,由奧地利政府主辦表揚對地球環保有功的人士,主辦單位專程派人邀請我到奧地利演說及頒獎,讓我有機會在歲末冬殘之時,再一次雲遊世界,從台灣到美國、加拿大、德國、荷蘭、葡萄牙、奧地利的維也納等地弘法;更至感榮幸的,承蒙海南省的領導們以專機接送我,前往探看“佛教論壇”的建設,在那樣風雨彌漫的氣候中,感謝終能平安渡過。

    眼見大地將回春,不禁為萬物對生命的執著有所感慨,經年黃葉又轉綠意,在枯榮迭替的深處,為的是讓我們學習這種奮鬥的精神,和一份對生命的尊重與包容。祝福大家在新的一年裏,都能創造新的生命、新的未來!

    耑此 順頌

    共生吉祥

    星雲 合十

    二〇〇五年元旦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