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去一如

心意美善是功德——一九七七年致護法朋友的一封信(2/2)

    當然,讓佛法深植社會,淨化人心,更是弘法的主要目標。十一月,我在台北藝術館(今台灣藝術教育館)作第二年佛學講座,三天的講題分別為:“從現實的世界說到佛教理想的世界”、“從入世的生活說到佛教出世的生活”、“從古德的行誼說到今日吾人修持的態度”。

    除此,去年的講演,我多以禪宗為題,或以文學角度來談,或以禪法本身來論,如:於成功大學講說“禪話漫談”、於中興大學講說“禪師與禪詩”、於清華大學講說“文人與禪”、於屏東農專講說“談心與談禪”、於高雄師範學院講“什麽是禪”等。也為高雄醫學院師生講演“法界圓融”、為慈雲服務隊講“入佛三門”、為師範大學學生講演“佛教與文學”。

    八月底,在佛光山召開“台灣佛教聯合會議”,我代表佛教會出席,會議中,決議成立電視弘法小組加強傳教;年底,佛教會在佛光山舉辦“弘法人員講習會”,希望造就更多的弘法人才。我深信佛教要能走進人心,首先必須走向人間,各種佛學講座、文化教育、慈善福利等,都是方便權巧,皆能大作佛事。

    在各界慈善人士的支持下,“佛光慈悲基金會”在六月正式成立,其宗旨是將佛法透過慈善事業,融入社會,庇蔭有情,解決貧困問題,並增進社會福利。隨後在壽山寺開設了“佛光施診所”,也在宜蘭,與李江南、郭成昌居士等人,發起創設“佛教普門醫院”,九月開幕後,佛教界開辦的第一所醫院於焉成立;佛教首座老人院“佛光精舍”也於十一月正式啟用,讓老人有一處頤養天年的安樂淨土。

    現代社會結構變動,小家庭製度日趨普遍,老人的孤寂感也與日俱增。有感於此,五月份,舉辦重視銀發族的“老年夏令會”活動。“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我們不隻以佛法滋潤老人的精神生活,更盼望喚起大眾一齊重視老人的社會經驗,重建他們的信心。未來,在育幼、養老、救濟等慈善事業的推展上,希望能做得更多,真正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普世關懷。

    前年接引大佛開光典禮同時,首次舉辦法會之後,去年再度舉行,並為四百八十尊接引佛像開光。二月,佛光山上更是梵音宣揚,除舉行萬佛菩薩戒法會及佛學講座外,圓滿日當天更舉辦“信徒大會”,一萬餘位護法檀那雲集佛光山,真是一片歡喜樣和。

    大會上,我也向大家報告一個好消息:“內政部”已批準今年度將由佛光山傳授三壇大戒,這是佛光山開山以來首度傳戒,我預計新建一座戒壇,目前已積極進行籌備工作,務必使這場戒會莊嚴、殊勝。還望大家多多護持,共同成就此一樁盛事!

    懷想昨年,步步弘法足跡都是佛事,心心善念美意都是功德。時光易逝,大家的功德法財不失。今年欣逢建山十周年,十年的歲月,十年的善緣,因為有大家的支持,才能成就佛光山這一方淨土,心中有無限感激,但藉這封書簡,聊表謝意。

    晚冬好將息,祝福大家

    日日進步

    時時歡喜

    星雲 合十

    一九七七年元旦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