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去一如

跟隨佛陀的腳步——一九七三年致護法朋友的一封信(2/3)

    在春天舉行的第二屆“佛光山萬佛在家菩薩戒法會”,發心求受戒法的戒子有三百餘人。一連七天,佛光山上一片肅穆莊嚴,戒香嫋嫋,有著萬燈相映交融的情景。這次的戒期圓滿日,同時舉行第一次誦戒,是日,新舊戒子齊聚一堂,誦持戒法,諸善男子、善女人虔誠專注的神情,望之令人動容。

    在弘法利生上,我不時思忖,佛教如何才能為現代人接受?如何迎向社會?我想唯有以傳統精神為根本,輔以現代的方式為權巧,才有辦法。當初我在宜蘭時,為堅固信徒信仰,創設了“宜蘭念佛會”;為端正學生品德思想,舉辦了“星期學校”。喜見當時所培養的學生,如今都已成為佛教、社會的菁英分子,如陳秀平、林清誌、李武彥、林孝信、張肇、楊梓濱等人。我從一九五三年元月到宜蘭,近十年的弘法,未曾中斷,去年更為他們成立了“青年學生會”,透過學生會,結合初、高中學生,進行弘法、研究、自修等課程,讓青年學子從中培養正確、開闊的生命觀。另外,去年五月,宜蘭監獄正式聘我為監獄教誨師,往後,我得以擴大從事輔導青少年感化的工作。過去到監獄弘法,都需要想盡辦法費力申請,如今,當局對監獄的教化,已慢慢在開放,欣喜佛光也能觸照這些社會邊緣人!

    去年,在佛光山舉辦為期一周的佛學講座已邁入第五期,為期二周的大專佛學夏令營,也舉辦四期了。除了健全青年學子的信心與品格外,提升佛教信眾的素質及層次,更是亟待推動的。這段期間,我為這些青年學員講解《心經》,以般若智慧之“以退為進”、“以無為有”、“以空為樂”、“以眾為我”,來勉勵大家建立新的人生觀。希望透過這些活動的舉行,讓佛法指導人生、解釋生命的內涵,能為大家所知所用。

    大慈育幼院在去年二月召開董事會議,會議中,前任董事長徐槐生在改選會議中,提名推選省“林務局局長”沈家銘夫人沈黃春嬌女士為董事長。由於東方佛教學院第一屆的慈嘉、慈怡和第二屆的依戒等,先後擔任育幼院的院長,因此他們的學妹——第四屆應屆畢業生,從六月中開始,發心主辦義賣大會,為大慈育幼院院舍籌募建設基金。為期近三個月的活動,在同學們的熱力推動下,辦得有聲有色。承蒙各界大力支持與響應這項籌募活動,我想院舍一年後,就可以完成,讓一直寄居在佛學院的幼童們,終於有一座屬於自己的家。

    佛光山的工程,我們更是披星戴月,積極擴建,未曾稍有懈怠。四月時,台南紡織公司董事長吳修齊居士,捐贈了一百五十棵的菩提樹,對建設中的本山而言,真可謂“前人種樹”,庇蔭後人來乘涼。六月中旬,覺華園、果樂齋正式揭幕使用了,今後將提供各項服務,並作為來山遊客休憩、餐飲之用。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