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去一如

日日難過日日過——一九七一年致護法朋友的一封信(1/3)

    雖然佛光山沒有多餘的經濟能力,在度日如年的日子裏,我們全山大眾克勤克儉,開墾山坡種花、種鳳梨、栽植荔枝、培養竹林,希望補助一些開山的費用。

    各位護法、朋友們:大家好!

    陰沉的冬天過去,接著又是一個蓬勃春天的開始。新春降臨,青草萌芽,百花開放;春天能使嚴冬裏枯死的萬物有生機,就像青年能讓衰微的佛教有活力。萬物沒有春天,必定無法生長;佛教沒有青年,勢將不會複興。所以,世間有多美麗燦爛的春天,佛教裏就有多熱情奮起的青年。

    感謝三寶的加持,感謝各界的護法。去年佛光山大專佛學夏令營雖已圓滿,心中仍有說不盡的感動,道不完的法喜。慚愧自己的不足,對中興佛法的事業雖有熱心,但是個人的力量終究有限。佛光山每個月三十餘萬元的建設工程,佛教學院一百多位師生的食住日用,救濟院(大慈育幼院)中的各種開支,《覺世》旬刊的印刷費等等,都需要費心思籌集。一向不重視經濟的我,至此也不得不屈指算起金錢來。

    佛光山目前除了一般的僧伽教育、兒童教育之外,還有每年舉辦兩期佛學講座,一次大專佛學夏令營。縱使辦教育不易,經費籌措不及,然而我仍希望對信徒教育、青年教育,多盡一分心力,多種下一些因緣。

    而大慈育幼院的成立,是實踐佛陀慈悲救世的精神,祈願能幫助孤苦無依的孩子,使他們都能享受到人間的溫暖與良好的教育,將來都可以成為國家的棟梁。感謝交通銀行高雄分行經理,也是本院董事長徐槐生先生的慈心善願,發起設立佛教的慈善機構,並申請補助,去年十二月十五日,這所“大慈育幼院”已準予立案。

    大慈育幼院設在佛光山東方佛教學院的西側,目前以懷恩堂、法味堂、智度堂等房舍暫作收容幼兒的處所。大慈育幼院雖尚未正式開幕,但已經在數月前收容幼兒七人。今後,凡是孤苦無依的幼兒,收容後一切教養費均免,全由院方供給。此外,未來除了收容孤兒外,更計劃利用新院舍的良好設備,附設農村托兒所,對附近居民的兒童給予義務教育,幫助政府來教育兒童。

    雖有理想,但是籌建這項龐大的建設經費需要眾緣的護持。欣慰的是,去年東方佛教學院第四屆全體畢業學生,在畢業前夕,出錢出力,手工製造了日用品、衣物、繪畫、玩具、諸多工藝品,於大悲殿舉行規模盛大的義賣活動,和為期一個月的環島義賣活動。透過活動及社會輿論,讓這項育幼計劃廣泛地傳播到社會各階層,也得到社會大眾熱烈的響應,每一處都能看到人情的溫馨,慈悲的發揮,一時之間,慈光遍照,暖意無限。

    七月中旬舉行的第二屆大專佛學夏令營,本來隻計劃招收大專青年一百名,給予兩星期的佛學教育;即此一百名的道糧也不知如何籌措。但意外地,報名青年竟有四十餘所院校,總計六百多人。開山隻有三年多的佛光山,麵對六百人受教育的設備、房舍、道糧等問題,不禁有“心有餘而力不足”之慨。不過,充滿內憂外患又老邁孱弱的佛教,正需要注入青年的血液與熱情。尤其大專知識青年,他們的知識和積極活力,對未來的發展與影響力,無一不是今日佛教所需,又怎能舍棄任何一個人呢?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