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首相

第三百三十四章 才發君心天已知(2/2)

    “玉泉,”張居正以虛弱的聲調叫著陳瓚的號道,“都察院那幫人還算安靜吧?”

    “他們要上本,我費九牛二虎之力,總算壓下來了。”陳瓚表功道,旋即歎息一聲,“隻是禦史鍾繼英鬼鬼祟祟,有些不安分。他是大司空朱衡的同鄉,我判斷可能朱衡背後給他打氣,台長葛守禮也在為他撐腰。”他向張居正麵前伸伸脖子,“科道安靜了,九卿卻不安分嘞!楊博、葛守禮、朱衡,這三老對太嶽怨氣甚大啊!”

    楊博麵見張居正,勸他收手,而張居正麵赤意沮,頗不懌,楊博越發擔憂,即赴都察院,找台長葛守禮商榷辦法。因楊博和葛守禮同年,彼此相厚,遂把他麵見張居正的情形向他說了一遍,兩人扼腕喟歎良久。恰在此時,工部尚書朱衡也來了,進門就道:“自古宰相坐廢,或不無怨望;然若懷奸蹈險,犯天下之大不韙,行刺駕之事,於古未聞!高新鄭乃磊落之士,豈甘心做這等事?天下人誰會相信?所謂追究幕後主使者,無非是鍛造冤案,廣事株連,大開殺戒!乾坤朗朗,安得允許此等事發生?!”

    朱衡的聲音傳到間壁陳瓚的直房,他躡手躡腳走到葛守禮直房前,駐足細聽,雖聽不真切,卻也能夠判斷出,三人都是滿腹怨氣,遂忙跑到張府稟報。

    張居正沉吟不語,卻分明可以聽到他“咯咯”的咬牙聲。

    時下的部院,張居正將好友、薊遼總督譚綸升為兵部尚書;調親家、南京兵部尚書王之誥為刑部尚書;調好友、南京戶部尚書王國光接替劉體乾掌戶部,這三人對張居正言聽計從。而楊博、葛守禮、朱衡都是年近七旬、資格很老的重臣,威望很高,張居正一時不好動他們。可施政中總覺得這三老礙手礙腳,這個說為政不可操切,那個說言路不可堵塞,關涉到吏部、工部、都察院的事體,張居正不得不恭恭敬敬與他們商榷,方可決斷。對此,他本已心懷不滿,又聽這三老竟聚到一起嘀嘀咕咕,說不定還會結夥行動,給他設置障礙,張居正又懼又氣,牙根癢癢,恨不得一舉將三人逐出朝廷!這樣想著,他陡然改變了主意。

    張居正深知,逐高之役並未全勝,人心不服,伺機翻案者有之,冷眼旁觀者有之,高拱在一日,這種情形就一日不能消除。更可怕的是,本朝閣臣屢仆屢起者,並不罕見。嘉靖朝首相張璁、夏言都有在花甲之後再起的經曆。甚或嚴嵩年過八旬,被迫還鄉的路上就謀起複,若不是他和恩師徐階智術過人,嚴嵩很可能再起。與這三人相比,無論是人望、才幹還是政績,高拱都遠過之。一旦高拱複起,他和馮保矯詔之事勢必被揭出,滅門之禍就會降臨到他張居正的頭上!與其這樣,不如順勢誅滅高拱,以除後患!

    “玄翁在一日,朝廷中對新政不滿之輩就存一絲希望,必是暗中勾連,陰謀迭出,如何集中精力行新政?”張居正自語道。待陳瓚一走,張居正就跪地向南叩首,道:“玄翁,居正內要應付大璫,外要與心懷不滿的重臣周旋,委實很苦啊!似這般擾擾攘攘,萬曆新政何時方可全力推進?為萬曆新政計,玄翁再最後幫居正一次吧!此後,居正必全力以赴,為複興大明而鞠躬盡瘁!”言畢,他鄭重地三叩首,方緩緩站起身,頓覺一身輕鬆,喚來遊七,吩咐道:“你這就去見徐爵,知會他轉告印公,那件事,要辦就快些辦,不要拖拖拉拉!”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