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首相

第三百一十三章 連夜回京火速轉報馮保(1/2)

    出安定門向北,不過百裏,有座天壽山。東有蟒山,西有虎峪,正合左青龍、右白虎的風水之說。南麵又有龍、虎二山作為案山,溫榆河二水從正北流向東南,斜貫明堂,甚合抱水之說,實為風水寶地。

    自成祖遷都,崩後葬於此,除景帝外,此後列宗,皆選營陵於此。

    子孫為祭陵,在天壽山下建有禦道、陽宅。欞星門西北側,就有一座行宮,是祭陵時的歇息之處。

    張居正一行就住在這裏。

    他離開京城四天了,出行前,太監顧命、馮保接掌司禮監皆已公之於眾,朝野大嘩!到處是質疑甚或鄙視的目光,令張居正頗不自安。到此營視陵寢,正可避嫌,委實是件求之不得的好事。又值酷暑季節,天壽山比城裏涼爽許多,張居正越發感到愜意。隻是未能躬逢登基大典,略感遺憾。

    日頭已西沉,幾縷夕陽被宮牆擋住,東側已然一片陰涼。張居正走出居室,在神道西側漫步。

    遠遠望去,忽見幾個人在大宮門下了馬,正向這邊走來。

    錦衣校尉警惕地注視著來人,待漸漸走近,看見有錦衣侍衛,方知是朝廷所差,正欲稟報,張居正已轉身回到居室。須臾,就聽門外道:“稟張閣老,下吏韓楫,奉命來呈報公牘。”

    過了片刻,姚曠走了出來,將韓楫引進室內。張居正伏案全神貫注地查看輿圖,待韓楫施禮,方抬起頭,吃驚地說:“喔呀,是伯通啊,你怎麽來了?”說著,起身走到旁側的兩把座椅前,“來來,伯通,請坐。”

    韓楫落座,侍從斟上茶水,悄然退出。韓楫從袖中掏出套封,雙手捧遞,道:“張閣老,請過目。”

    張居正接過,走到書案前,在燈下展讀,隻見上寫著:

    大學士高拱等謹題:為特陳緊切事宜,以仰裨新政事。茲者恭遇皇上初登寶位,實總覽萬幾之初,所有緊切事宜,臣等謹開件上進,伏願聖覽,特賜施行,臣等不勝仰望之至,謹具題以聞。

    一、祖宗舊規,禦門聽政。凡各衙門奏事,俱是玉音親答,以見政令出自主上,臣下不敢預也。隆慶初,閣臣擬令代答,以致人生玩愒,甚非事體。昨皇上於勸進時,荷蒙諭答,天語莊嚴,玉音清亮,諸臣無不忭仰。當日即傳遍京城小民,亦無不歡悅,其所關係可知也。若臨時不一親答,臣下必以為上不省理政令,皆他人之口,豈不解體?合無今後令司禮監每日將該衙門應奏事件,開一小揭帖,明寫“某件不該答,某件該答,某件該某衙門知道,及是知道了”之類,皇上禦門時收拾袖中,待各官奏事,取出一覽,照件親答。至於臨時裁決,如朝官數少,奏請查究,則答曰:‘著該衙門查點。’其糾奏失儀者,重則錦衣衛拿了,次則法司提了,問輕則饒他,亦須親答。如此則政令自然精彩,可以係屬人心。伏乞聖裁。

    一、祖宗舊規,視朝回宮之後,即奏事一次。至申時,又奏事一次。內侍官先設禦案,請上文書,即出門外,待禦覽畢,發內閣擬票,此其常也。至隆慶初年,不知何故不設覽本、禦案,司禮監官奏文書,先帝止接在手中,略覽一二,亦有全不覽者。夫人君乃天下之主,若不用心詳覽章奏,則天下事務何由得知?中間如有奸究欺罔情弊,何以昭察?已後乞命該監官查複舊規,將內外一應章奏,除通政司民本外,其餘盡數呈覽,覽畢送票,票後再行呈覽,果係停當,然後發行。庶下情得通,奸弊可燭,而皇上亦得以通曉天下之事。臣等又思得各衙門題奏甚多,難以通篇逐句細覽,其中自有節要之法。如各衙門題覆,除前一段係原本之詞,不必詳覽,其擬議處分,全在案呈到部以後一段,乞命該監官每日將各本案呈到部處,夾一小紅紙簽,皇上就此覽起,則其中情理,及處議當與不當,自然明白。至於科道及各衙門條陳、論劾本,則又須全覽,乃得其情。伏乞聖裁。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