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首相

第二百九十九章 委實是製度所致(2/2)

    高儀被高拱這番話嚇著了,搖著頭道:“喔呀!新鄭啊,國朝二百年,都是如此,豈可輕言改之?”

    高拱覷了高儀一眼,嘴角一撇,目光中有幾分不屑。高儀雖是他的同年,操守良佳,可書蟲而已,入閣以來,凡關涉實政的,都不知所措,哪裏有甚治國安邦之才?此前,高拱隻是對高儀個人有些不滿,可突然間,他明白過來了,這也是祖製所致!非進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內閣,是成憲,閣老非翰林出身者無緣。此製不改,相公閣老中有治國安邦之才者,與州縣長中有諳民事之才者一樣難覓!他不禁感慨道:“何止州縣長選任之製,閣臣選任之製,何嚐不是亟待改之?”

    張居正被高拱的話震驚了,驀地抬頭,想說什麽,又忍住了。高儀不敢相信高拱會說出這樣的話,以右手把在耳後,側著臉,驚詫地問:“新鄭說甚?”

    高拱一吐為快:“太祖罷丞相,分其權於六部,而皇上親裁之。後置內閣,以翰林官任之,備顧問,並不平章政務。但慢慢演進,閣臣雖無宰相之名,而有其實。然閣臣仍非翰林官不得其選。須知,翰林官,選時靠的是詩文,教的又是詩文,豈非所用非所養,所養非所用乎?還美其名曰‘儲相’,豈不令人扼腕!”

    “新鄭,別忘了,若不是非進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內閣的成憲,你未必能坐在這裏。”高儀提醒道。

    “不錯,我輩是此製受益者。”高拱道,“可為國家計,此製弊端甚多。適才所言,翰林官以詩文優者得選,又教之以詩文,從無治理地方的經驗,安能治國?此其一。再則,非翰林官不能入閣,他衙門官既無輔臣之望,亦不複為輔臣之學,治國之才難得矣!”

    張居正沒有想到,高拱會走這麽遠。他一掌銓政,就推兵部官重選特養之製;主持一次朝審,慨歎冤案累累,又推刑官久任之法;恤商策次第實行,就著手重訂戶部及天下理財官選任之製,如今竟至對州縣令選任、閣臣選任也要改製,這是國之大臣敢觸及的?他再當國幾年,太祖、成祖的祖製,恐蕩然無存矣!心裏說:“玄翁,你委實走得太遠了,居正不能坐視!”這樣想著,他因暗中與馮保謀逐高拱而僅存的一絲歉意,頓時消散了,神色顯得輕鬆了許多。

    高儀和張居正對視了一眼,原以為他也像自己一樣駭訝不能收舌,卻見他輕鬆自得,高儀被高拱一番話震驚之餘,又被張居正的神情所驚,突然“嘿嘿,嘿嘿”笑了幾聲,痛心疾首道:“不忍聞,不忍睹!”

    高拱知此事非同小可,也不想爭辯,默默地回到座位,尚未落定,書辦稟報:“元翁,適才禦前牌子來知會,皇上命內閣製敕房速差二書辦到乾清宮去!”

    “啊?”高儀大吃一驚,他入仕後一直在翰林院和禮部做事,對國朝禮儀規製最諳熟,卻不曾聽說過皇上直接召內閣製敕房書辦到乾清宮的事,“這,這是怎麽回事?”

    “喔呀!”高拱也有些吃驚,“皇上清醒了?皇上要製敕房書辦去做甚?”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