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首相

第二百七十一章 戚帥焉能免俗(2/2)

    “惟願如此!但福建一案,戚繼光卷入其中,行止有汙,當嚴厲誡勉之!”說著,高拱抖了抖戚繼光的書劄,舉在眼前匆匆瀏覽。

    “那麽金、朱二將?”楊博又問,“新鄭有何考慮?”

    高拱一拍書案:“可惡!”

    楊博楞住了。

    “那個假冒我外甥的劉旭,竟又到薊鎮行騙!太可惡了!”高拱顧自說,順手把戚繼光的書函遞給楊博閱看。

    楊博閱罷,方知是戚繼光向高拱稟報他必盡心款待劉旭之事,遂笑道:“嗬嗬,我看也是周瑜打黃蓋嘞!你看戚帥匆匆忙忙投書來稟此事,必是想以此與新鄭套近乎,買個人情,也是怕對他嚴處吧!”

    高拱站起身,道:“戚繼光來函,倒提醒了我。今年春防,宣大等七鎮,當由督撫臨機決斷,不必刻意部署;當集中精力於薊遼,方略隻一個字:戰!對膽敢侵擾之東虜建彝,當大加一挫,如此,不惟使東虜膽寒,而西虜亦知畏,則和平可固!”言畢,向楊博一拱手,迅疾回到書案前坐定,提筆給戚繼光回書:“巡按所劾事,仆已與大司馬商……”

    “不可!”高拱住筆思忖,“朝廷之事,不可泄於武將,況示恩於人,非大臣體。”想到這裏,把稿箋撕碎,再展開一張,寫道:

    其劉旭者,乃一無家蕩子,昔年曾在蔽縣教書,去歲行騙於京師,今又到薊鎮行詐,須得重懲解回,乃可為戒。不然幸脫於此,又將行詐於彼也。

    今歲薊鎮事體,較之往時關係尤為重大。何也?西人新附,而東人尚然內窺,若遂得誌,則有以陰啟西人之心,雖得貢市,不足為罕也。必須大加一挫,則不惟東人膽寒,而西人亦知畏,貢市乃可永焉。況西人不動,則東人無援。吾無西憂,則得以專力於東,以防秋之全力,專用於失援之敵,若再不得一勝,則天下之事更無可為。豈惟將軍之辱,而愚亦無麵目立於廟堂矣!

    讀了一遍,高拱自語道:“接閱此函,戚繼光當能明白,對他不會嚴厲追究了。”再讀一遍,顧自點頭,“嗯,對戚繼光,要用此激將法。隻要戚繼光大張旗鼓,做痛擊土蠻之勢,就足以震懾土蠻,薊門可無憂矣!”

    放下稿箋,又給張學顏修書:

    出塞大捷,數十年所未有者,非公壯猷,何以致此!上覽奏,喜動天顏,且示恩於西,而又立威於東,國勢乃益強矣!

    大捷策勳巳有成命,今土蠻虎視眈眈,防備宜周,仍期一捷,斯國威益振!蓋土蠻自謂強於建彝,故敢乘吾戰勝解嚴而窺伺之,以為吾氣且驕,吾力且疲,而因遂可以得誌也。今須整搠人馬,愈加奮勵,彼出吾不意而吾亦出彼不意,大加挫衂,則西北諸酋皆落膽矣!

    李帥威聲大著,誠為可喜!然從此須當自慎,倘恃勝輕事,則有不宜。公幸代仆一告之,亦愛助之意也。

    想了想,李成梁屢有稟帖,不給他回複,恐生誤會,遂又給李成梁修書:

    將軍逐寇長驅,有此大捷,可謂奇偉丈夫!聖主褒功,恩禮隆厚,豈人之所易得哉!今土蠻虎視眈眈,若敢進犯,須再得一大挫,則國威益振!是在將軍奮力耳!然須慎重,計出萬全乃可。

    書函封發畢,高拱背手在直房踱步,自忖:“嗯,料俺答不敢渝盟,土蠻、建彝不敢跳梁!隆慶六年當是祥和之年!”本是越想越高興的事,可這種興奮情緒一閃而過,旋即心頭一沉,像有塊石頭堵在胸口。

    “皇上,你還年輕啊,病快些好起來吧!”高拱望著窗外漆黑的夜空,慨歎了一聲。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