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首相

第二百三十四章 非大破常格不能為功(1/2)

    剛用過午飯,吏部兩侍郎,各司郎中、員外郎,皆被召入後堂,聽高拱給即將赴任廣東上任的州縣正官十餘人訓話。

    “玄翁給十幾個縣官訓話,何以把我輩倶召來?”魏學曾不解地問張四維。

    “玄翁綏廣之意甚堅,偏偏殷正茂履職不力,上了自劾疏,百官嘩然,頗是棘手,玄翁召我輩來,或為此事?”張四維揣測道。

    “本閣部給諸位講一件往事。”吏部後堂裏,高拱開講道,“嘉靖二十二年,餘授編修,時台長為河南封儀人王公廷相,道藝純備,為當世名臣。王公不惟是家父至交,且是餘在大梁書院時之授業師。庶吉士散館之日,王公囑餘曰:初入仕途,宜甚交遊。一日,餘又謁王公,王公延入座,對餘道:昨雨後上街,見一轎夫穿新鞋一雙,自灰廠曆長安街,皆擇地而落腳,小心翼翼,恐汙新履;轉入京城,漸多泥濘,偶一沾濡,便不複顧惜,遂任意踐踏,滿履皆汙矣!”

    “嗯,是這個理兒!”堂下有人低聲道。

    “王公對餘曰:‘居身之道,亦猶是耳。倘一失足,將無所不至矣!’餘退而佩服王公言,終身不敢忘。今以此囑於各位。”高拱一揚手,“總之,守廉,方有公正;而守廉,當從起始、從點滴加意警覺。”

    堂下又響起一陣議論聲。高拱呷了口茶,又道:“我再給諸位講一個正在發生的事:我的老家新鄭,被稱為六省入京孔道。北距鄭州九十裏,南距許州一百二十裏,西南距禹州九十裏,東北距中牟九十裏,西距密縣八十裏。皇華絡繹,日且數至,馬疲夫困,窮於應付。天下驛傳之累,無過於新鄭者。照北直隸境內的做法,驛站設置,乃於府縣治所設一主驛,相距九十裏者,中間設腰站。河南地方有人提議在鄭州與新鄭間設郭店驛,這是好事。可是郭店驛隻配馬驢二十五匹,比新鄭的永新驛少二十八匹,反而在廩夫供給上,與鄭州、新鄭二驛看齊。”說著,他拿出一份文稿,“這是我給開封知府張夢鯉的書函,讀給諸位一聽。”

    設驛一節,初以鄭州、新鄭馬驢既多,而郭店獨少,往來不支,反以為累。故有與縣驛相同之說,止就馬驢言也。若夫廩給則不必有,鋪陳則不必備。蓋添馬驢所以蘇民困也,若添廩給、鋪陳以奉過客為何?故願於此處再裁酌也。

    高拱讀完,望著眾人,似在等待眾人品位出他的意涵。過了一會兒,他一揚手,“設驛站的目的是蘇民困;而添廩給則為奉過客,出發點與落腳點背道而馳了。我說此事,是想知會諸位:辦一件事,是惠民還是惠官?是迎合上官還是滿足百姓?立足點務必站準了。凡是增加民眾負擔的,不可去做;反之,就大膽去做。官之實政興,則民之實惠至!這,是朝廷期許於諸位的!”

    眾人以為,講到這裏,可以散去,心急的已然欠身欲起,高拱掃視一周,道:“適才是講給新官們聽的。當然掌管銓政者,即當如此品鑒官員。”頓了頓,提高聲調道,“綏廣乃大局,廣東偏遠,顧九閽遠於萬裏,孤臣又在萬裏之外,吏部安得遍知那裏的官員政績、民望如何?凡是殷正茂舉薦的人,吏部不得設障礙,照單全收!”

    張四維和魏學曾對視了一眼,“看來,殷正茂是過關咯!”魏學曾小聲嘀咕道。

    後堂裏響起一片“嗡嗡”的議論聲。高拱眼一瞪,又掃視了一圈,議場頓時安靜下來,他繼續說:“本部近來因薦舉過濫,參劾過數位督撫,並奉聖旨,嚴禁不許濫舉,已成明例。但廣東不可拘此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