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首相

第二百三十三章 照這個原則做就是公正(2/3)

    “嗬嗬,廣東要特殊化,這個四維知道。”張四維一笑道,“玄翁刷新吏治,遠方州縣也要差委強幹者充任,此議一出,雲貴兩廣乃至都爭相向吏部要人;時下內地肅貪、考察都不敢馬虎,州縣正官缺員也不少。可玄翁特囑今年新科進士多分發廣東,可見對廣東另眼相看啊!迄於昨日,分發新科進士共計二十人,另從各省舉人中委派三十五人,授以州縣正官,前幾批玄翁都集堂下誡勉訓教,這最後一批約莫十餘人,倶已到部領憑,玄翁看何時有暇?”

    高拱笑道:“總算兌現了承諾。”說著,起身從書櫃中翻檢出一封書函副本,遞給張四維,“年初廣東趙巡按投書來,籲請此事,這是我給他的回書。”

    張四維一看,隻見上寫著:

    聞憲節巳到地方,良慰。廣中狼狽巳甚,惟有處分有司是第一義。乃今入選者,巳無科甲之人,隻待會試後方可為之。又須秋冬間始可到任,便是閱歲才能周匝。遠方之難及固如此,令人無可奈何。然有君在地方,須當極力振飭,務洗從前苟且之政,以拯此疲民。庶有更生之望。凡有當行事,宜不惜見教,即當為君行之。

    張四維由衷讚歎道:“玄翁念茲在茲的,是洗苟且之政,拯疲弱之民。照這樣不懈抓下去,不出三年五載,局麵必是一新。”

    高拱一掀花白長須道:“惟願老天爺多給幾年壽限,好讓高某拚上老命,達成隆慶之治,振興大明!”言畢,略一思忖,“明日午時,給赴任的縣官們訓話。”

    張四維剛走,高拱翻開急需批閱的文牘,提筆沾墨,正要落筆,魏學曾進來了,邊走邊稟報道:“玄翁,學曾適才聽兵部的人說,廣東陷城失船,殷正茂隻得自劾,這回恐怕保不住了。”

    “喔?殷正茂運氣這麽差?”高拱皺眉道,心裏有些煩躁,望著堆積如山的文牘,一揚手道,“什麽保住保不住,不要聽人瞎說!”

    話雖這麽說,高拱卻忐忑不安,次日一到內閣,就問書辦有無廣東奏本,書辦轉身去查,須臾就把殷正茂的自劾疏呈於他的案頭。高拱忙抓起來細細閱看,心裏一沉,良久沉默不語。

    “元翁,二位閣老在中堂等候多時了。”書辦提醒道。

    高拱這才抓起殷正茂的奏疏,起身往中堂走,進了中堂,把奏疏往張居正書案上一丟,一語未發,坐到自己的位子上,舉盞喝茶。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