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首相

第二百一十八章 隻要結果是好的過程不必細究(2/2)

    “稟撫台,新鄭縣城至今還是土牆,這兩年雨水甚大,西南隅土牆已被雨水淋塌。”匡鐸不失時機地說,“若能為新鄭縣城築牆,也算辦了一件大好事!”

    李邦珍眼前一亮,旋即仰麵大笑:“哈哈哈!本院尚未進城,就有此意,倒叫貴縣搶先咯!”他向外一指,“新鄭乃軒轅故裏、國中名邑,人傑地靈,名勝遍布,迄今還是土牆,如何說得過去?”

    “撫台所諭極是!”匡鐸興奮地接言道,“下吏查得,國朝宣德元年,新鄭修土城,周五裏、高一丈五尺;六年,又加高五尺。如今六十餘載過去,人丁繁衍、市麵繁榮,早該改建拓寬。此番築城,其工有四:一是城牆易土為磚;二是向東北拓十餘雉,約四十丈有奇;三是四門各建城樓,並置匾額,在四門外建月城;四是在東、西城牆上各建望樓、交樓一座,敵台四座共八座。”

    “嗬嗬,看來貴縣早有畫策嘛!”李邦珍笑道,他爽快地說,“倶當一體辦成!”

    巡按禦史楊家相皺眉道:“連年遭災,莫說新鄭縣,恐開封府也未必拿得出築牆的銀兩吧?若加科攤派,與高相治國理念不合,一旦聞之,反而會責備我輩。”

    李邦珍一擺手:“誒!新鄭乃交通孔道,河南門麵,當舉全省之力畢其役,銀兩、用料、工匠,自當全省統籌調度!”

    開封知府張夢鯉忙道:“匡知縣,還不快敬撫台!敬一盅,給你撥一千兩!”

    “哈哈哈!”李邦珍大笑,“不必敬酒,這是本院分內之事,不吃不喝也得把此事辦成!”說著,將一盅酒一飲而盡,一抹嘴,“不惟要辦,還要快辦!”

    回到開封城,李邦珍即修書一封,向高拱稟報,言他赴中牟、新鄭查訪民間疾苦,得知新鄭土牆不敵雨水,西南隅已然坍塌,為新鄭百姓計,急需修牆,已整備齊全,不日即可動工。此時,正直封貢互市一事沸沸揚揚,李邦珍順便詢及此事,以示留心國事。高拱正忙於處置邊務,閱罷李邦珍書函,皺眉沉思片刻,提筆匆匆回書:

    公議為敝縣築城,多感。第今民財敝匱,年歲凶慌,重大工程豈宜輕舉?望姑罷之,待豐稔之時,不妨再議。

    北敵款順,其說甚長。中間委曲主張,授計邊官,頗竭心力;而排祛浮議,則尤抱苦懷焉。更仆難終須得暇,乃可陳其略也。

    李邦珍接到高拱回書,思忖良久,忙召參政查誌立、巡按禦史楊家相、開封知府張夢鯉來商。

    “諸位看,玄翁是阻止築城之事?”李邦珍問。

    “玄翁怎好說讚成?”查誌立道,“這是客氣話嘛!”

    “我看不像客氣話,高相其人,素來不喜虛飾。”巡按禦史楊家相道。

    “玄翁或是真心阻止。”開封知府張夢鯉道,“然則,待我輩把事辦成,玄翁就隻有高興的份啦!”

    李邦珍點頭:“那就照畫策推進!”說罷,就分派差事,“查大參,自即日起,你專董新鄭築城事!新鄭城牆用磚,要特製,分派禹州、汝州、密縣、尉氏、中牟五州縣燒製;城樓等所需木料,檄許州府采運;黃河北岸人手多,衛輝府推官衛生乃本院鄉黨,本院即檄其協董築城事,專責招募工匠。”

    楊家相重重吸了口氣:“撫台,一縣築城,豈有讓別縣出錢出人的道理?這麽做,於高相令名有損吧?”

    “不要斤斤計較過程,上官都喜歡看結果嘛!”李邦珍不以為然地說,“隻要結果是好的,過程不必細究!”

    巡撫一力推動,藩庫撥款,檄書四出,新鄭築城工程,不久就緊鑼密鼓開工了!

    房堯第到新鄭時,築城工程正在順利進行中。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