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首相

第二百一十二章 或可謂之因禍得福也未可知(2/3)

    高拱重重地吐了口氣,陷入沉思。

    “玄翁,此疏批交工部題覆?”張居正請示道。

    高拱一揚手:“開膠萊河,罷議!”說著,起身往外走,“這會兒腦子有些亂,好好理理思路再說。”

    張居正也跟了出來,一臉愧色道:“玄翁,居正亦未料到胡檟會上疏反對開河,早知如此,當初不該建言差他去。”

    “與你叔大何幹?”高拱硬邦邦地說。

    張居正又道:“胡檟直接上疏,當是怕誤了事機,也是體認玄翁辦事高效之意,玄翁不必生氣。”

    高拱一揚手道:“這個我倒是沒想過。”

    “胡檟疏言什麽‘誤國病民’,什麽‘今人既誤’雲雲,委實有些刺耳,心還是好的。他是玄翁的門生,諒不會故意譏諷玄翁,玄翁不必介懷。”張居正繼續勸慰道。

    “膠萊河之議罷,漕運難題如何破解?被困死?!”高拱煩躁地大聲道。他一心為漕運難題無解而憂慮,並未想那麽多,是以對張居正的勸慰便生出幾許反感。

    張居正聽出高拱的語氣不對,便噤口不複再言。

    高拱驀地扭過臉來,問:“叔大,行海運,如何?”

    “海運?!”張居正一下子沒有反應過來,隻是重複了一句,隨高拱進了朝房。待高拱坐定,張居正走過去,坐在書案旁的一把椅子上,“玄翁,開膠萊河不就是為行海運嗎?既然膠萊河不可開,海運恐不敢冒然行之。”

    “由淮入海,如何?”高拱又問。

    “喔呀!”張居正驚訝地說,“海運風險大,為避險方有開膠萊河之議,今膠萊河之議罷,再議海運,豈不又回到原點啦!”

    “無論如何,必破解漕運難題!”高拱說著,一隻拳頭重重地砸在書案上。

    張居正忙道:“玄翁既有此議,居正必仰讚,不妨付諸廷議。”

    高拱連連擺手:“不議就可預知其果,必是反對聲一片。”

    “邇來為漕運事,居正也是憂心如焚,遍詢訪於諸名家,”張居正緩緩道,“聞得潘季馴又有新法,謂之‘束水攻沙’,倘若此法可治黃河之患,則漕河淤塞之憂自可解之。”

    高拱仰麵望著天花板,道:“看來,國朝非進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內閣之製,當改!”

    張居正驚得向後驀地一仰,楞住了。

    高拱歎口氣道:“我輩登進士就在翰林院,一直到入內閣,都是禦用文人那套尋章摘句的活計,書讀的委實不少,可對地方情形、對江河湖海,太不諳熟。遇到像漕運這般難題,就很難決斷了。”

    張居正默然,心裏暗忖著:玄翁竟說出改“非翰林不入內閣”之製,委實令人震驚!

    “待棘手的事打理停當,再說改政體。”高拱顧自說著,“漕運之事,待多方谘訪後再定。”說著,起身往外走,長歎了一聲,“閣務不能停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