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首相

第二百零九章 定是有人背後攛掇他(2/2)

    “山東紳民,自是不欲興此大役,梁夢龍替我山東紳民說話,倒是有些擔當。”殷世儋麵露喜色,怡然自得地說。

    “喔?梁子怎麽說?”張居正不露聲色,邊問邊起身走到高拱的書案前,拿過梁夢龍的書函看了一遍,“嗬嗬,委實有些聳人聽聞。”

    “他也沒有到現場踏勘,怎麽就知道此事難成?嗯?!”高拱像是和人爭辯,“定是有人背後攛掇他!”說著,把目光轉向殷世儋。

    “梁夢龍是玄翁一力拔擢,忠心耿耿,誰敢挑撥?”殷世儋忙解脫自己。

    “嗬嗬,山東籍官員反對開河,也可以理解。”張居正曖昧地說。

    “江陵,你此話何意?”殷世儋不滿地質問道。

    “此地無銀三百兩!”高拱冷冷一笑道,不容殷世儋再辯,就大聲道,“梁夢龍不明就裏,不體認朝廷苦心,又誤以為要青、登、萊三府負擔開河費用,故而反對甚力。須得明示於他。”言畢,煩躁地推開一堆文牘,提筆給梁夢龍修書:

    承示開河利害種種,體國憂民之意,溢諸言表,欽佩!

    但運道不通,修治已久,勞費無算而績效茫然,京師坐困矣!憂無所出,故有新河之議。計其道裏非遙,費亦不多,若得遂成,則二道並行,若有一道之塞,亦自有一道之通,此萬年之利也。今措處銀兩,既有項下,斷不用山東之財。而任事之官,也各有應承之者,且自謂事必可就,不則甘願治罪,故不用山東之官操辦之。此處商賈通舟久矣,糧船往來有何可慮?願公讚成其事,不可再為難辭。況此事前人已為之,功且垂成而廢,實為可惜。今因舊增拓,當事半而功倍,仆亦計之熟矣,千萬其勿阻也!

    待書函封發出去,高拱才稍稍平複了情緒,繼續票擬章奏。

    張居正也接到了梁夢龍的書函,但他沒有複函。此時,他在思忖著,何時實施曾省吾的畫策。

    那天,曾省吾獻計說,一旦梁夢龍上本反對開膠萊新河,即向高相建言,差委科道官實地踏勘;既然山東官場反對開河,隻要人去了,必受梁夢龍、王宗沐所左右。此時,張居正想到了一個人。待用罷午飯,高拱正欲躺下休憩片刻,張居正走了過來,道:“玄翁,開膠萊河之事,朝野嘩然,反對聲甚囂塵上。朝廷尚且如此,山東官場勿論矣!梁子既然投書反對,玄翁雖以書教之,恐梁子也不好就此收回前請,不如差一玄翁信得過的科官前去踏勘,由科官奏請,朝廷再據此定策,彼此都好下台階,不知如何?”

    “喔?”高拱雙眉一聳,“這倒是個法子。”

    “工科都給事中胡檟乃玄翁門生,我觀胡科長其人,有定見,甚沉穩,不隨眾,不妨差他去。”張居正又道。

    “叔大所慮周詳,”高拱投以感激的目光,“我囑吏部給他發文憑。”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