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首相

第一百九十一章 王崇古神情緊張地抽出閱看(2/2)

    “玄翁,居正以為,還是先讓兵部題覆吧。”張居正說著,向高拱使了個眼色。

    高拱雖不情願,但知張居正讚同交兵部題覆,必有其因,也就不再堅持。

    “喔!”殷世儋突然驚叫一聲,“禦史郜永春彈劾王崇古、張四維的!”他拿起文牘,讀起來:“臣督理河東鹽政,今已告完。其中利弊,故再言之。鹽法之壞,由勢要橫行,大商專利。如吏部侍郎張四維父張允齡,乃運司老商,霸占鹽窩;宣大總督崇古弟王崇教,係運司大商,囑托先支。此二臣者,類皆嗜利忘義、阻公營私。乞將張四維亟賜罷斥,王崇古姑行懲治。”

    高拱既驚又怒,大聲道:“這個郜永春,不識大體!此何時,偏來這麽一手!”

    “純屬攪局!”張居正附和了一句。

    “行了行了!”李春芳製止說,又轉向殷世儋,“曆下,照例擬‘吏部知道’,交給吏部區處就是了。”又吩咐書辦,“抄副本,送吏部張侍郎、宣大王軍門,便於二公上疏自辯。”

    高拱沉著臉,一語不發,直到閣議散了,默默起身往外走。他似乎有預感,張居正會跟出來,走出文淵閣大門,回頭一看,張居正果然快步走過來了。

    “叔大,再讓兵部題覆,又是扯來扯去,誤事!”高拱煩躁地說。

    “玄翁,朝議洶洶,何必直接當其衝?”張居正解釋說,“讓兵部來辦,內閣超脫,局外掌局!”

    “我是擔心久拖不決,老俺久等不得,出現意外。”高拱嘟噥了一句,語氣是接受了張居正的解釋。

    “沒想到郜永春又節外生枝!”張居正轉了話題,恨恨然道。

    “翻不起大浪!”高拱以不屑的語調道。

    張居正沉吟片刻,道:“會不會有人指授,迂回阻壞封貢互市大局?”

    “這個就不必揣測了。”高拱不以為然地說,“巡鹽禦史巡按畢,論劾與之有關的官員,也是他的本分。”

    張居正接言道:“玄翁,巡鹽禦史即巡按,按臣論劾不同一般,照例是要尊重的。張四維、王崇古兩位大員若因此罷去,封貢互市一事,如何進行得下去?”

    “主動權在吏部,題覆慰留就是了!隻是,”高拱歎息道,“時下張四維、王崇古就要注籍候旨,不能理事;更可慮者,朝臣本就強半反對封貢互市,這一鬧騰,越發火上澆油了!”

    “唉!”張居正也歎息一聲,“方逢時喪母丁憂,王崇古又遇到麻煩,封貢互市一事,越發難了!”他突然一跺腳,“封貢互市,乃製虜安邊大機大略,彼輩以娼嫉之心,持庸眾之議,計目前之害,忘久遠之利,遂欲搖亂而阻壞之,國家以高爵厚祿,畜養此輩,真犬馬之不如也!”

    高拱聞聽,堂堂宰輔國相,竟罵同僚大臣犬馬不如,看來張居正真是急壞了,便笑道:“嗬嗬嗬,叔大若是村婦,遇到此等又急又氣又無奈的事體,必是上街跳罵咯!”言畢,他收斂了笑容,語氣堅定地說,“無論如何,不能半途而廢,務必達成和平,這是大局!所謂為萬世開太平,其業偉哉!千載難逢!我輩遭此際會,即使拚上身家性命,也不能錯失利機!”

    “斷斷不能退!”張居正讚同道。

    高拱囑咐道:“叔大,你給王崇古修書,讓他不必擔心;子維那裏,我和他說。”

    “如此一來,本是封貢互市一件事,又憑空多出按臣論劾大臣的處分事,兩件事都是逆勢而行,玄翁的壓力未免太大了!”張居正同情地說。

    高拱一揚手:“叔大不必擔心,為成此偉業,何所惜!”他停頓片刻,很是鄭重地說,“叔大,若我因此被擠而去,你接著幹!總之非幹成不可!”說完,與張居正拱手作別,登轎而去。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