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首相

第一百六十九章 須有下節則上節方為完美(2/2)

    不到一刻鍾功夫,王崇古的急足王誠就被書辦領進了高拱的朝房。高拱已然有了主張,對王誠道:“趙全等叛逆,多年勾引虜賊入犯,殺擄人民、攻陷城堡,罪惡滔天!先帝懸高爵重賞購求不得,今既得之,必當獻俘於朝,明正其罪,乃理之正。且今天下假事甚多,訛言更是時常有之。若在邊行刑,則今日殺了趙全,明日就會有人說趙全是那麽容易得的?必是找替身冒充趙全,用以欺朝廷罷了!真這樣,趙全已斬,想找出真趙全示人,可得乎?”

    “是是是!”王誠連連點頭。

    “若恐途有疏虞,隻防衛加嚴便了。”高拱又道,“趙全等在胡地尚可縳來,乃今到了中土,反而怕他跑了,他能跑哪裏去?”他一揚手,“不必有此擔心!”

    王誠又點頭道:“高閣老所示,卑職必稟報軍門。”

    “得趙全乃事小,封貢互市事大。若非有封貢互市,則北邊即無和平可言,僅為易趙全而費此周章,委實不值得,格局也太小了!”他躊躇片刻,“身體虛弱,本不想動筆,恐汝不能盡言於鑒川,還是修書於他,汝在外稍候。”遂吩咐書辦不得打擾,閉門提筆給王崇古修書:

    仆抱病,神思慵憊,然於處降一節,未嚐不伏枕而慮也。今果聞趙全等皆獲,則上一節巳完,可喜也!而公為國之赤忠,謀事之苦心,可想見矣!然須有下節,則上節方為完美。不然,明旨既曰‘請封進貢詳議來說’,是巳許之矣!如不克終,則明旨無著,甚不可矣!虜自三十年前遣使求貢,則求封之心巳久。但彼時當事者無人,處之不善,致有三十餘年之患。今其初心固在,又有事機而又得,公在上威信既孚,處置又善,當必可成。使國家享無窮之利,而邊民免無窮之害!非公之功而誰也?招降懸賞甚重,巳久奉欽依,而按者以納降為罪,誠不知此方金湖能與公同心佐成此事,厥功茂矣!古雲:‘侯誰在矣,張仲孝友’。仆雖不敢望張仲,而為國之心,敢謂與張仲同。豈肯間於浮言,使大將不能成功哉?惟公安心暢意,始終此事,不必更懷憂虞也。趙全等還當解京獻俘,請於皇上告郊廟而後正法,乃可以號令天下。仆病愈方二日,以事關緊切,勉強放筆奉布,惟公裁鑒焉。

    寫畢,高拱已是滿身虛汗,吩咐書辦封送急足,他則挪步到牆邊的床上歪身躺下。

    “玄翁,怎麽樣?鑒川的急足走了嗎?”張居正急匆匆走了進來,問。

    “我囑王鑒川,獻俘於朝。”高拱低聲道。

    “好!好!好!”張居正連聲道,“此乃一大盛舉!必令聖心大悅,群情振奮!”又俯身問,“那麽封貢事?”

    “封貢事,囑他不必躊躇。”高拱道,“須有下節,則上節方為完美。”

    張居正點頭,沉吟片刻,建言道:“玄翁,居正意,不妨先舉行獻俘禮,讓朝野看到納降一事於我有利,見到實實在在的成果,封貢互市之議,或可減少些阻力。”

    “喔?叔大言之成理。”高拱興奮道,“你可再給鑒川修書,轉達此意。”他抬起頭,對張居正道,“大計在即,我和張子維要夜以繼日忙起來了,宣大事,獻俘大典等項,叔大多費心。”他驀地坐起身,道,“此番大計,絕不襲故套,當成為移官俗、振士風,新治理的契機!”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