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首相

第一百四十七章 即便殺兩個總督也不濟事(2/3)

    “要是殺了兩總督,漕運自此能夠順暢,那就殺!”高拱沒有好氣地說,“可惜殺了也不濟事,難題還擺在那。”

    李春芳歎了口氣,道:“漕運不暢,漕船漂損,年年如此。嘉靖年間,黃河已是屢屢決口,忽東忽西,靡有定向。進入隆慶朝,黃河水患越發嚴重,河道遊蕩越加頻繁。黃淮河水漲,漕河入閘之水自北往南而流,年年漸增,歲歲為患,隻是今年損失比前兩年委實大了些。”他示意朱衡落座,命侍從看茶,又問,“那麽大司空,工部拿個對策出來吧?”

    張居正聞聽漕糧損失如此之多,心疼不已,忍不住著急地說:“大司空是治河名家,當拿對策,治河通漕,內閣不比你工部高明。”

    朱衡道:“此類事年年遇到,不外乎清淤疏浚。”

    “清來清去,年年如此,把國庫耗光、民力掏空,漕運也還是這個鬼樣子!”趙貞吉不滿地說,“漕為國家命脈所關,三月不至則君相憂,六月不至則都人啼,一歲不至則國有不可言者。你們這些主漕運的大小官員,不能再敷衍塞責啦!”

    朱衡頂撞道:“趙閣老,責備下吏無能,下吏不敢辯;責備下吏敷衍塞責,下吏不敢受。高明如趙閣老者,拿出高招來,下吏不效死力落實,就請趙閣老革下吏的職!”

    高拱一直仰臉沉思,見趙貞吉與朱衡爭論起來,便插話道:“大司空,適才你說清淤疏浚,怎麽個疏浚法?”

    “開辟新河道,取代多處決口的會通舊河道,同時大力疏浚黃河入海口。”朱衡答。

    “嘶——!”高拱重重吸了口氣,道:“記得有人反對這個做法,言黃河入海口不能以人力疏浚,當堵塞舊河決口,恢複故道,引淮入河而歸於海。是這樣的吧?”

    朱衡點頭,道:“照這個法子試行了兩年,年年漕運窒礙難行,去歲漂損漕糧十餘萬石。”

    “那今年漂損二十餘萬石,河道總督該不該革職?”高拱反問。

    “照例是要革職的。”朱衡答,“即使下吏,也難辭其咎。”

    “河道總督革職,換誰來做?”高拱問,不等眾人回應,就接著說,“訪得江西巡撫潘季馴是國中數一數二的治河名家。我意用他總督河道。但不能像往常那樣,讓誰做總督,就換成誰那套法子。”他起身踱了兩步,“大司空,今年的漕船,待水勢下去,設法運京;但以後怎麽辦?這等事,坐而論道不行,你和潘季馴要到一線去,親自實地踏勘。若能拿出一致的方案更好,若不能達成共識,各拿一個方案出來,廷議一次,集思廣益,以利決策。”言畢,不容眾人再說話,即揮揮手道,“大司空,就照這個意思辦吧!”待朱衡辭出,高拱對閣臣道,“國家有兩大難題,聖懷為之憂者,一則北虜,一則漕運。花錢最多,物力人命損失最重!卻猶如人陷泥沼,越是賣力,陷的越深。此二患不除,國力不複振,隆慶之治無從談起!”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