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首相

第一百四十二章 戚繼光神色凝重中透出幾分委屈(1/3)

    距京師三百裏的永平府遷安縣境內,燕山深處、灤河南岸,有一個城堡,名叫三屯營。城高三丈,周長七裏,城上建有五座角樓和九座敵樓,城中央建有鍾鼓樓。小城內,官府民房排列有序,七十二條胡同將城內分割成許多方塊,護城河、草料場、演武廳、閱武場一應俱全。這,就是薊鎮總兵府的駐地。總兵府自成體係,宛若城中小城,府門前有一對高大威猛的石獅鎮守。

    薊鎮在九邊中有著特殊地位,不惟從東西北三麵環衛京師,還麵對俺答、土蠻各部,虜情複雜,防衛繁重,直接關乎京師安危,有薊鎮固則京城無虞之說。這也是張居正力主調戚繼光坐鎮於此的原因所在。

    八月初的一天,日頭尚未露出地麵,戚繼光就一身戎裝,騎馬出了鎮府,帶著一幹隨從巡視關隘。自接到俺答將攻薊鎮的消息,他就沒有再脫衣安睡,而是不停地沿長城巡視,查看防禦狀況。

    半個時辰功夫,戚繼光來到了潘家口。守備將軍率官兵列隊迎接,戚繼光神色凝重,倔強、威嚴中透出有幾分委屈。他揮了揮手,也不說話,快步登上潘家口敵樓,一甩鬥篷,手撫佩劍,吟道:

    鐵衣霜露重,

    戰馬歲年深。

    自有盧龍塞,

    煙塵飛至今。

    吟畢,對隨行的將士道:“潘家口古稱盧龍塞,李廣北擊匈奴,曹操東征烏桓,均曾由此出塞。本帥適才所吟,乃唐代詩人戎昱的《塞下曲》。”他抽出寶劍,向空中一舉,大聲道,“此番虜酋來襲,本帥求之不得,自可一展軍威!後人來此憑吊,除李廣、曹操外,必得加上戚某大敗北虜事跡!”

    寶劍在陽光照耀下,發出閃閃赤光。這把寶劍有來頭。當年,戚繼光率軍逐倭寇於大海中,夜半,突然看見在波濤中閃出赤光,遂命人入海一探,原來是一古鐵錨。費了好大功夫才撈起,運到岸上,經過反複冶煉,鑄成寶劍三把,一把由戚繼光本人持有,另外兩把贈送給了文壇領袖王世貞和汪道昆。在王世貞、汪道崑的提攜下,戚繼光雖是武將,還在文壇占有一席之地,被譽為“詞宗先生”。是以個子不高的戚繼光,滿身英氣,又有儒者之風。

    在眾人一片喝彩聲中,戚繼光下了敵樓,快步向西,走到一座敵台前,躬身鑽了進去,查看裏麵貯備情形。自隆慶二年到任,戚繼光率全軍加厚城牆,又沿長城建了三千多座空心敵台,每座敵台既可駐守數十精兵,又可貯備糧食和軍火。經過細細查看,見兵勇個個士氣高昂,軍糧、軍火儲備齊全,戚繼光甚為滿意,大聲道:“本帥北調以來,遵朝廷之命,一直忙於修牆建台,本鎮城牆高峙、墩台林立,烽台相望,真可謂固若金湯!北虜來襲,不啻小兒撞牆,必讓他撞個頭破血流!”

    敵台內外,響起一片歡呼。戚繼光健步跨出敵台,上了坐騎,又揮了揮寶劍,道:“趕往喜峰口,查看操演!”

    喜峰口是長城一大關口。關隘由營城、荒城、關城組成,故又稱“三關口”。關城正麵,建有一座高達四丈的敵樓,名曰“鎮遠樓”。

    尚未抵達喜峰口,遠遠的就聽得殺聲震天,戰馬嘶鳴,馬踏人踩蕩起的塵土升騰半空,雲團般漸漸向四處飄散。戚繼光下馬登上鎮遠樓,瞭望演武場上操演的將士,過了片刻,命令道:“鳴金列隊,本帥有訓示!”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