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首相

第一百一十五章 確信這背後定有隱情(2/2)

    高拱已從四起的浮言中體認出,凡關涉徐階之事,他必須謹言慎行,是以隻是報以微笑,並未接言。

    趙貞吉慨歎道:“新鄭啊,你我都是受過挫折的人嘞;且你我之任,都是出於皇上本意;新鄭你也是磊落之士,胸無城府,我老趙也是耿直之輩,有話說當麵。既如此,”他用手指了指高拱,又指了指自己,“你我就當惺惺相惜,協力專心為皇上做事。然則,有人心存詭計,交構其間,我恐新鄭被其蒙騙,內閣無端生出是非,排擠傾軋,誤國誤己,這才登門造訪,一抒胸臆。”

    高拱被趙貞吉的坦誠所打動,向他拱手道:“內江,彼此打開心結,一心謀國,方不辜負皇上的信任!”

    趙貞吉點頭道:“我老趙自去歲入閣,憤人臣阿比成風,政體隳壞,懷私匿情,俗弊財殫,慨然舍身任事。耿耿此心,天日可鑒!亦是趙某有望於新鄭者!”他情緒有些激動,繼續說,“目下國家積弊已甚,新鄭剛毅爽朗,文章蘊藉,有八麵應敵之才,居皇上賓友親臣之任,振而新之,在此時也,不可讓也!”

    高拱被趙貞吉的話激得熱血沸騰,更為他能說出這番話而感動不已,禁不住大聲說:“內江,謀斷相資,豪傑遊處!”說著,又向趙貞吉用力拱了拱手,目光在他飽經滄桑的臉上掠過,見他不知是因為老邁還是一時激動,眼角竟掛著淚花,這與張居正所描述的那個霸道、狠毒的橫臣形象,無論如何也吻合不上。但不管怎樣,他二人確有誤解是毋庸置疑的。時下內閣五臣,李春芳、陳以勤不足以與有為,餘下三人若能同心協力,一新時局指日可待。這讓高拱頗感振奮,便有意化解趙貞吉與張居正的矛盾,道,“內江,江陵年輕,仕途一直順遂,或許受不得委屈,這也可以理解,不必苛求。江陵亦是有抱負之士,又不乏謀國之才,願我輩師師濟濟,協力謀國,開創隆慶之治!”

    “新鄭,你來了,我老趙與張子,不會再有衝突了!”趙貞吉幽幽道。言畢站起身,“新鄭,你也倦了,別過!”

    “不不,內江,再留片刻,我有事要與內江商榷。”高拱連連擺手,請他坐下,“內江,貴州,非用兵不可嗎?”

    “內閣、兵部、科道、撫臣,眾口一詞,皆言非用兵不可!”趙貞吉邊又落座邊答道。

    “用兵的依據為何?”高拱追問。

    “水西土司叛亂!”趙貞吉答。

    “因何斷定安國亨叛亂?”高拱繼續追問。

    “撫臣奏報。”趙貞吉如實道。

    高拱提高了聲調:“水西,本大明疆土;土夷,亦天子臣民。果叛亂,征剿可也;若僅是部族內部仇殺,撫臣、兵備出而主持,遵律法、酌彝俗為其兩解之可也,朝廷為何興師動眾出兵撻伐?”

    “喔呀!新鄭可謂深謀!”趙貞吉恍然大悟似的,繼之又麵露難色,“可是撻伐之令已下,焉能收回?”

    高拱見在趙貞吉這裏有緩和餘地,便試探著說:“詔命甫下,勢難收回。然則,可否變通一下?此事我未與聞,不便出麵,就請內江給撫臣王錚修書,囑他不必急於進軍,甚或暗中暫停征討,待朝廷另作區處,如何?”

    趙貞吉思忖片刻,道:“不妨一試。”

    高拱頓感趙貞吉爽快,確是可合作共事之人,腦海裏突然閃出一個念頭,躊躇著要不要向他略作暗示,趙貞吉已起身抱拳,“新鄭,上緊投本,早日陛見,到閣視事!”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