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首相

第九十五章 你不是海清天是神仙(2/3)

    “到底比在京城做官強多了,隻個把月功夫,吳地官場風氣為之一變,這清江之事也辦成了,總算沒有白拿俸祿啊!”海瑞望著新疏浚的吳淞江,對跟在身旁的海安說。

    “可是,老爺,這邊的事辦完了,那些個饑民怎麽辦?”海安指著不遠處星星點點的帳篷說。

    “你小子不愧跟老爺久了,知道思謀事情了!”海瑞笑道,“老爺我早已成竹在胸!老爺巡視蘇州府縣,即知今年水患之由,除了這吳淞江,還有一個常熟縣的白茆河,淺狹太甚,水不能消泄,亦需治理。”

    “老爺,何不一道奏明朝廷,同時動工?”海安問。

    “這你就不懂了!”海瑞得意地說,“白茆河去年已整修過,若一起奏請,恐朝廷不會允準。更關鍵的是,開浚吳淞江告成,到青黃不接時分,饑民無從取食,正可再修白茆河。”

    “老爺還說當這撫台如人入暗室模樣,以小的看,老爺心裏明鏡兒似的!”海安讚歎道,話音未落,他突然驚恐地說,“老爺,看,那裏有兩個黑影在往這裏移動!”也不等海瑞說話,就大聲道,“親兵!親兵!”

    幾個親兵聞聲疾跑過來,海安指著黑影,道:“拿下!拿下!”

    “撫台大人——”是兩個黑影那裏發出的聲音,“我輩是鬆江縉紳,特來參見撫台大人的。”說著,次第下了馬。

    “喔?海安,你去問問,是何人?”海瑞吩咐,“果是縉紳,即請大帳相見。”說著,快步往大帳走去。

    須臾,海安帶著兩個人進來了。一番寒暄,海瑞才知道他們是鬆江華亭縣的袁福徵、莫是龍。論科舉資格,都是他的前輩。

    “撫台大人銳意興革,敢於擔當,清浚吳淞江、白茆河,通流入海,民賴其利,功莫大焉!”落座後,袁福徵抱拳讚歎說。

    “是啊,道途閭巷,皆聞‘海青天’之讚!”莫是龍附和著。

    “二位賢達夤夜來訪,有何見教?”海瑞無心閑談,開門見山問。

    “知撫台大人忙於興修水利,不敢打擾;聞得大功告竣,即將撤帳回衙,我輩代鬆江華亭縣紳民,特來向撫台大人控告鄉官。”袁福徵說。

    袁福徵是嘉靖二十三年進士,比時下內閣裏的李春芳、張居正還早一科,又是文壇名流,年近花甲,夜奔數十裏告狀,令海瑞大為吃驚。若說鄉官,袁福徵也做過朝廷命官,致仕還鄉,亦屬鄉官之列,他這個鄉官要控告的鄉官,恐非等閑之輩。

    “我輩要控告者,乃致仕首揆徐存齋!”莫是龍補充說,“徐存齋縱子為惡,橫暴鄉裏,紳民苦之久矣,求告無門,華亭乃至鬆江,真可謂暗無天日矣!特懇求海青天撥雲見日,讓鬆江百姓感知人間尚有公道!”他是舉人出身,乃父就是浙江布政使莫如忠,父子都是江南文壇名流。

    海瑞半信半疑,說:“存翁在朝,一向以藹然長者示人,賢達所說,真有所據?”

    袁福徵道:“徐家多年來就放高利貸,稍有延遲即侵奪田畝。徐府一沈姓賬房偷偷知會,徐家田賦在華亭者,歲運米一萬三千石,歲租九千八百餘兩,上海、青浦、平湖、長興者不計,佃戶不下萬人。”

    “更有甚者,”莫是龍接言道,“撫台大人可知,鬆江幾無細民矣!”

    “此話怎講?”海瑞驚訝地問,“難道鬆江百姓都成了富豪,沒有小民小戶了?”

    袁福徵解釋道:“自徐某執政,獨操國柄,勢焰張甚,蒼頭滿鄉城,無敢犯者。數千金之家,一旦被徐家奴仆垂涎,必中以禍,不收攏到徐家不罷手。然其人既折入徐家為奴,便狗仗人勢,又施毒於他人。久之,人都樂意充當徐家的奴仆,不惟可以免去賦役,還可橫行霸道。撫台或許不相信,徐家的奴仆,已達數千之多。強者得為權利,弱者亦避徭役,有司多苦之,百姓無天日!”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