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首相

第七十四章 太監馮保的美人計(2/2)

    “這就見!”皇上態度堅決地說,邊抬腳邁步出了觀花殿。

    李芳不敢怠慢,急命一個隨堂太監到行人司傳旨,傳行人張齊即刻到平台召對。

    過了半個時辰,皇上在東暖閣稍事休息,喝了杯熱茶,李芳就稟報張齊已在平台候駕。皇上起身,來到平台安放的禦座,命張齊平身回話。

    “此番護送高先生,何以去了這麽久?”皇上上來就問。

    “稟陛下,高閣老此次還鄉,把三個女兒的靈柩一並帶回原籍安葬,東下潞河,走了水路,出運河入衛水,再渡黃河,是以延宕些時日。”張齊回答。

    “高先生何其不幸耶!”皇上感歎道,又說,“你想的很周到,天氣炎熱,高先生上了年紀,又染恙在身,走水路甚好。此番護送高先生,一路上順利嗎?高先生身體好些了嗎?”

    張齊把一路情形,擇要述說了一番。

    “高先生家鄉如何?”皇上又問。

    “新鄭雖有個新字,卻是古邑,乃是軒轅黃帝故裏,白居易的出生地,歐陽修的長眠處……”張齊不厭其煩地說開了。李芳直給張齊遞眼色,讓他不要囉囉嗦嗦,皇上聽讀章奏,每每不到一刻鍾即不耐煩了,目下張齊已說了快兩刻了,還沒有止住。

    “當年高先生的祖父為山東金鄉令,致仕時行囊寥寥,惟有金鄉棗苗若幹,攜於新鄭高老莊,如今一個甲子過去了,新鄭成了大棗之鄉,微臣所見,棗樹成林,碩果累累呢!”張齊興奮地說。皇上興趣盎然,還不時追問細節。張齊也就放開膽子,把在新鄭的所見所聞,一股腦都說了出來。最後,張齊感歎道:“新鄭高家三代在縣城營建了頗是寬敞的宅邸,高家在新鄭口碑甚好,倘若不是牽掛皇上,高先生在老家,倒比在這京城自在多了呢!”

    皇上點頭,沉思了片刻,問:“高先生有什麽話沒有?”

    “高閣老甚是牽掛皇上。”張齊說。

    皇上低下頭,沉默了。

    張齊想了想,又說:“哦,對了,高閣老回到故裏,曾賦《聞蟬》詩一首。”說著即為皇上吟誦

    何處寒蟬抱葉吟,

    日高風靜響沉沉。

    無端清切驚殘夢,

    暗引悲秋萬裏心。

    皇上歎息一聲,喃喃道:“先生此乃為不能一展經國濟世之誌而痛惜!”

    “哦,微臣想起來了,”張齊興奮道,“高閣老離京,眾皆心有忌憚而不敢相送,惟高閣老的門生、兵部主事吳兌送之潞河,高閣老一路上對吳兌說,要多留意邊務,還說,今年秋防當格外用心。”

    皇上坐直了身子,吩咐李芳:“這就傳朕的口諭,著行人司派人去高先生家鄉,賜白金一百兩、蟒衣兩襲,以慰先生之心。”

    “微臣願往!”張齊忙說。

    皇上露出滿意的笑容,說:“你不辭勞苦,又要往返三千裏,足見忠心。”轉頭對李芳說,“傳朕的口諭給吏部,科道有缺,著即甄拔張齊補之。”

    張齊叩頭謝恩。待張齊剛辭別,皇上對李芳道:“即到內閣,傳朕的口諭:今年秋防需格外留心,著內閣寫本來說。”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