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首相

第六十一章 化解之道在人不在事(2/3)

    陳大春無言以對。

    刺殺高拱出了意外,就是半路殺出個小道士,事後吳時來多方緝查,就是沒有抓到這個人;如果此案追查下去,小道士現身,說不定會查出破綻。

    這可是行刺內閣大臣的驚天大案,一旦水落石出,身家性命不保,陳大春不能不著急,這些天來一直如坐針氈,想從徐階這裏討教,卻又遭嗬斥,沮喪地低頭搓手,歎息不止。

    徐階突然用力拍了下扶手,正色道:“化解之道,不在事,而在人!”

    陳大春似懂非懂:“元翁之意是…?”

    徐階並不解釋,起身道:“王世貞申雪疏,新鄭力持不得下部議處,你親自去找王世貞,知會他,與他商榷對策。擬差人去府上要說的,正是此事。”

    “喔?”陳大春眼珠子急速轉動著,“他因何反對昭雪?”

    徐階未接陳大春的話茬,笑道:“嗬嗬,昨日有人從宣府送來幾隻野山雞,本來今晚差人要給得霖送去兩隻的,既然你不請自來,要知會之事已然知曉,山雞還要嗎?”

    “嗬嗬,學生心領了!”陳大春笑答。

    “不!”徐階突然表情嚴肅地說,“此次所獲山雞甚難得,要送!得霖,記住,不可送人,也不可放山雞跑了!”說完,抱拳一晃,轉身進了內室。

    陳大春楞了片刻,似有所悟,疾步出了文淵閣,吩咐轎夫:“到潮州會館去。”

    轎子在潮州會館首門剛落地,陳大春就吩咐左右,快去雇兩頂轎子,接歐陽一敬和胡應嘉速來見。

    待兩人前後腳進了會館小花廳,寒暄數語,陳大春就把適才謁見徐階的情形細說了一遍,然後道:“我理解,元翁所示‘化解之道,在人不在事’一語,是說隻要驅逐高拱,什麽鬆江稅銀…”,他突然意識到,鬆江稅銀事歐陽一敬和胡應嘉並不知情,忙用手在眼前煽動了幾下,“胡說八道了,我要說的是謀刺高胡子案,謀刺案,自然就不了了之。”

    胡應嘉雖被外調留都禮部郎中,延宕著尚未赴任。時下他在京城惟一做的就是暗中勾連,整治高拱。

    聽了陳大春的一番說辭,胡應嘉心花怒放,道:“我也作如是觀。”

    追隨徐階多年,他知道徐階一向刻意回避指授之嫌,樂於追隨者承望行事,自然不會直來直去把事情說穿,“還有元翁所說送山雞一事,我看就是‘機不可失’之意!”

    這回輪到陳大春附和了:“嗬嗬,我正是這樣領會的,是以才急接二位來議。”

    “然則…”胡應嘉又提出了疑問,“時機,甚樣時機?因為張居正已然到位,就可從容逐高?”

    歐陽一敬歎氣道:“說到張居正,我真是有些不忿!我輩替元翁衝鋒陷陣,張居正卻坐收漁利,四十出頭入閣拜相。倘若不是要整倒高胡子,就憑他張居正的資曆,焉能躥升內閣?”他一拍大腿,“關鍵是這個張居正還是高胡子的至交,我輩為他打天下,將來也未必有好報!”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