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首相

第五十三章 華麗的官袍下仿佛藏著無數冷箭(2/3)

    “胡應嘉出爾反爾,全不是人臣事君的道理!”郭樸恨恨然,“此等言官,違製任性,應當革職!”

    高拱憋得難受,還是忍住了,隻是一臉怒氣地擼了擼袍袖。

    徐階卻盯著高拱問:“新鄭怎麽看?”

    高拱咬緊牙關,未出一語。

    徐階隻好又問李春芳:“興化,你呢?”

    “這……”李春芳為難地說,“皇上初登大寶,遽遣言路,似……”

    徐階撚著胡須,厲聲道:“他自找的!”側臉看著郭樸,“胡應嘉黨護同官,挾私妄奏,首犯禁例,革職!”

    誰也沒有想到徐階會這樣說。他一向標榜開言路,對處分言官從來都是慎之又慎的,今次何以如此痛快?怕外人說他黨護同鄉?抑或想以此讓懷疑他指授胡應嘉彈劾自己的高拱釋懷?

    李春芳、郭樸各自揣度著,誰也沒有說話。

    高拱盡管內心疑慮重重,但胡應嘉受到革職處分,他還是有幾分快意,臉上竟露出了一絲笑容。

    徐階瞥了高拱一眼,微微一笑,對郭樸道:“安陽,說下一份吧。”

    郭樸道:“這份,禦史李貞元彈劾河道總督朱衡的。彈章略謂:朱衡總督河道後,主持開支河四,泄其水入赤山湖,山水驟溢,決新河,壞漕艘數百,請皇上罷其職。”

    國朝的漕糧六成征自南直隸和浙江,漕運遂成朝廷一大繁務。成祖遷都北京後,便整治大運河,形成從杭州灣通往北京的漕河,造漕船三千餘隻,以資轉運。

    但漕運遙遙數千裏,中經淮河、黃河,而黃河不時泛濫甚至改道,使得漕運每每受阻。治理黃河、淮河,不惟關乎兩河沿岸百姓性命財產,也是疏通漕運的關鍵所在。多年來,朝廷為此爭論不休。

    去年,先帝裁示,納工部侍郎朱衡的“束水歸漕”方案,並命其出任河道總督,另一套“挽淮入河”的方案被否決。

    “束水歸漕”和“挽淮入河”各自擁有一批擁躉者,朱衡任河道總督采“束水歸漕”之策,“挽淮入河”派必然會彈劾朱衡。

    高拱對兩派主張本無定見,隻是覺得彼此攻訐不已,讓人感到既好笑又無奈。

    朱衡與高拱同歲,中進士卻早九年。授尤溪知縣、轉婺源知縣,頗有政聲,遷刑部主事,曆郎中,出為福建提學副使,力薦南平教諭海瑞清廉可用。後升山東布政使、巡撫,調任工部侍郎,去歲受命總督河道。朱衡是有名望的大臣,倘若納彈劾他的言官所請罷黜他,則不惟得罪朱衡,還得罪一批擁護“束水歸漕”派的言官;倘若對彈劾他的事置之不理,則勢必得罪“挽淮入河”派的言官。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