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首相

第二十七章 張居正提醒入閣拜相的高拱(3/3)

    “叔大,你的話或許是對的,”高拱歎口氣說,“然則你當知我之為人,做‘青詞宰相’不屑,做‘伴食宰相’又何甘?焉能安於操勞案牘、墨守官常的庸官俗吏!況局麵糜爛如此,為兄位在中樞,又安能裝聾作啞?”

    說著,高拱起身走到書案前,彎腰從抽屜裏取出一篇文稿,返身遞於張居正,“叔大,昔年我們弟兄香火盟,‘相期以相業’,旋即,為兄作此文以為紀念,你該不會忘記吧?昨日我特意檢出此文,看了又看,也請叔大再看看。”

    張居正接過一看,是高拱所作《蕭曹魏丙相業評》。這是高拱借評論大漢蕭何、曹參等四位宰相的業績,來表達他的誌向與理念的。張居正還清楚地記得,當年看過此文,自己不禁心潮澎湃,為之傾倒,從此把高拱視為生死之交。今日看到此文,張居正依然感慨萬千,出口誦出開篇的話:

    夫相天下者,毋以有己而已。何者?天下事未有不須人可以已濟者也。有己,則見人之賢而不能以己推之,見人之美而不能以己成之,與人共事而不能以己下之。夫有己之心不足以治三分之宅也,況相天下乎?

    誦畢,張居正感慨了一句:“總而言之,玄翁的理念隻一句話可概括之:相天下者無己!”

    “叔大說得不錯!”高拱爽快地說,“我的意思隻有一點,相天下者無己。倘若已身為宰輔還存私心,官場哪裏會有公道?為宰輔者,有一分私心,便於臣道有一分虧欠。”

    張居正表情莊重,又誦出一句《蕭曹魏丙相業評》裏的話:

    獨任者無明,自用者無功。相臣有私心,則國家有棄積也。

    高拱慨歎一聲:“相天下者,忠誠、無私,乃國之大幸。”

    張居正看著高拱,拱手道:“玄翁如是說,居正夫複何言?唯願玄翁履新順遂吧!”

    高拱本想與張居正商榷,在束之高閣的除八弊疏基礎上梳理出一套政綱來,建言徐階次第實施的。但聽了他一番說辭,不得不放棄,不免還是有幾分遺憾,也有幾分期盼,遂對張居正道:“若得與叔大一起平章天下,則大明中興有望。”

    “嗬嗬,玄翁,部院一個郎中還正五品呢,居正隻六品微官,哪裏敢奢望登政府?”張居正自嘲說。

    “郎中怎可與叔大比?”高拱手一揚,“叔大別忘了,你也做過裕王殿下的講官,又是首相最得意的弟子。”說著,拍了拍自己的胸脯,“嘿嘿,還是高某的金石之交!”

    張居正微笑道:“資曆尚淺,不敢奢望。”

    高拱搖頭道:“什麽資曆淺?論才幹,我看除了高某,就是你叔大啦!愚兄對叔大自不必說,尊師徐揆不是也在一力栽培,為叔大鋪墊嗎?叔大主持《承天大誌》重修完竣,朝野有‘張太嶽將大用矣’之議,呼之欲出嘛!叔大,機遇來矣!”

    張居正笑而不語,眉宇間卻隱約有陰翳凝結。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