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孽王妃二嫁帝王家:絕代寵妃

第20章:艱難戰役(1/3)

    承安公主和梁王走後,語詩陷入沉思,是呀,她是該好好想想自己的路了。

    為了接她入宮,皇上已經全麵實施了自己的計劃。一方麵,與太師素有積怨的士林派向蔡家發動了全麵的攻勢,針對太師本人、蔡家繼承人關亭侯蔡鏈,甚至還有太師提拔起來的官員,其中許多的刀箭就瞄準了閩浙總督唐繼海。另一方麵,太後家族,即安國公府和鎮國公府,為了能占據蔡家消失之後的權力空間,為了今後獲得更大的利益,也鼓動自己的人馬廣列蔡家罪行。皇後,也成為了一個重要的打擊對象。

    這些年,士林派對蔡家勢力逐步削弱,隻因皇上一直沒有支持他們的行為,無法展開如此徹底的行動,再者就是沒有抓到一擊致命的把柄,根本無法將蔡家徹底鏟除。現在,天時地利占盡,所有人的手都癢癢的。

    晉王呢,他豈會放棄這個好機會?前文中說了,他和舅舅們聯合起來了。

    不到半個月,內閣的詔令快馬傳到了位於福州的閩浙總督府,唐繼海接到詔令,也知道自己現在是必須要去麵對朝廷裏的那些風波了。從去年年底開始,也就是京察那時,太師就多次送密信給他。太師也知道自己麵臨的處境是不容樂觀的,而唐繼海,正如皇上所知的那樣,對太師忠心耿耿,而且他又是鎮守一方的封疆大吏,皇上對他極為重視,太師想要贏得一線勝利,就必須發揮唐繼海的力量。

    說到唐繼海這個人,他是武狀元出身,在世祖皇帝執政時代,他就已經是個名揚天下的人物。此人不但武功高強,而且對兵法更是熟知,他在武舉考試時的策論就被皇帝稱為“自太祖開國以來第一策論”。但是他又不是那種隻會紙上談兵的人,曾經帶兵擊退蒙古的犯境。自先帝時,東南沿海倭寇作亂更甚,朝廷沒有辦法,太師就舉薦唐繼海出任閩浙總督。他到了閩浙之後,逐步改變了朝廷的頹勢。本來,他是可以將倭寇徹底趕出大陸的,但是,太師多次密令他“養匪為患”。還告訴他,一旦倭寇不能再進犯閩浙,他就無法再擔任這個總督,朝廷必定會換別人。鳥盡弓藏的道理,多少代良將的前車之鑒,不由得他不退守。敵進十裏,他就打回去十二裏;敵再進十裏,他就退五裏,如此和倭寇在沿海糾纏了十幾年。太師想要保住自己的地盤,要在閩浙保存實力,唐繼海這個閩浙總督就絕對不能丟。

    因為他的這種做法,朝廷裏禦史多少次對他彈劾,要求罷職定罪。但是每次,他都會化險為夷。所以世人常說“朝中有人好做官”,絕對是有道理的!

    他空頂著這個總督頭銜,這仗該怎麽打、什麽時候打,多數時候是太師給他的命令。再加上浙江自古就是魚米之鄉、富饒之地,蔡家子弟在浙江圈占良田、搜刮民財,無惡不作,隻因有了閩浙總督,地方官員百姓根本就沒有辦法。凡事閩浙兩省的官員,必須是蔡家自己派的,若是有人不聽從他們,罷官還是小事,謀殺朝廷命官的事他們也會做。另一方麵,蔡家長期掌管吏部,官員的派遣幾乎就是他們在做主。唐繼海明明知道這一切,可是,他一直念著太師對自己的知遇之恩,不會製裁這些違法亂紀的事。因此上,閩浙就流傳“什麽菜,太師菜,閩浙隨意抓;什麽糖,總督糖,倭賊自己娃。”

    自隋代開設科舉以來,江蘇、浙江兩省就是狀元之鄉,至於中了進士的人那就更多了,因此,朝中許多官員都是出自這兩省。蔡家子弟在浙江是如此,其他省份也沒見的有多好。浙江籍的官員就不停地向皇帝上疏,要求製裁蔡家,撤換閩浙總督。怎奈蔡家勢力實在太大,兩代首輔、又當著吏部尚書,誰能將他們怎樣?就連登基之初的崇德皇帝也不敢向蔡家開刀,豈止是不敢,還得巴結著人家,把蔡婷娥立了皇後。後來,這些官員搬出許多證據彈劾吏部尚書、皇帝的老丈人蔡效如,又是集體罷朝,最後逼得內閣派出都察院徹查。證據確鑿,皇帝將蔡效如的尚書之職給撤了,僅僅是撤了職,並未進行任何行政處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