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穿今]大牌作家

第二十八章(2/3)

    後來她靈機一動,想起十四歲那年除夕,父親給她出過一道題,以年為題寫一篇小賦。寫得好了,就答應上元節帶她出去看花燈。

    那時駢賦已經逐漸沒落,但父親很喜歡這種文體,她從小耳濡目染,也有一些基礎。回到屋裏不到半天就寫了一篇出來給父親看,父親連連搖頭,說她不用心,拿回去重寫。

    她為了能去看花燈,春酒也不吃了,就躲在屋子裏寫文章,一連改了五六遍,從初一寫到了十五,父親總算是點頭了,卻也隻是給了“平平”這樣的評價。

    那篇《年賦》她至今印象深刻,就連父親給她挑出的毛病她都記得。於是她便憑著腦海裏的記憶,把這篇《年賦》打了出來,稍微潤色了一下,就發在了公眾號上。

    往常徐思垚寫文章時都是在盡力掩蓋字裏行間的古風,刻意用現代漢語的表達方式,即便如此,大家仍說她古文功底深厚。這回她直接就用了古代的文體,揮灑自如,看不出一點刻意雕琢的痕跡。讀者們頓時眼前一亮,瘋狂的轉發起來,甚至取代了某些拜年短信,成了一種裝逼的拜年方式。

    蘇燁、陸欽也都轉發了,沈彥博更是第一次在微信公眾號裏對徐三土表示了膜拜。

    一夜之間,《年賦》紅遍網絡,還專門有這方麵的專家教授出來做了評價,從語法、音韻、結構等角度分析這篇賦的好壞,雖說不及《文賦》、《赤壁賦》、《洛神賦》這些流傳千古的名篇,卻也絕對稱得上一篇當今罕見的佳作。

    懂的人,自然能看出這篇賦的妙處所在,不懂的人,聽了專家的話也紛紛跑來膜拜,甚至出現了模仿《年賦》的文章,卻都少了那麽幾分揮灑自如,渾然天成。

    緊接著就有網友把目光落在了《年賦》的作者徐三土身上,她的紅樓係列、女四書係列以及一些散文隨筆都被瘋狂轉載起來。甚至連她失眠時隨手寫的舊體詩詞都被冠上“最優美的情話”“最唯美的情詞”這樣的名頭,分享在各個平台上。儼然有要和“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一較高下的趨勢。

    陸欽本來想趁過年帶著徐思垚出去玩兩天,沒想到徐思垚就這麽毫無預兆的火了,他隻好陪她留在家裏,和她一起關注著網上的動向。

    徐思垚一開始是不敢相信的,後來是戰戰兢兢的,她始終覺得一夜成名不是什麽好事。登高必跌重,她覺得自己又一次站在了風口浪尖上,不知道會有什麽事情等待著她。

    陸欽給她遞了半個桔子,“幹嘛憂心忡忡的,有那麽多人喜歡你,我都被你的文章刷屏了,連都轉了。”

    “誰啊?”徐思垚茫然,從來沒聽過。

    “我在法國認識的朋友,是個很著名的編劇。”陸欽介紹道.

    徐思垚星星眼,聽上去比蘇燁還厲害。

    “問題是她不怎麽認識中文。”陸欽笑。

    “那為什麽轉……?”

    “因為你紅了啊!”陸欽捏捏她的臉,“小傻瓜。”

    徐思垚躲開他的手,“你別隻顧著高興,人紅是非多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